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隐居图景。首句“闻道幽居近翠微”,以“幽居”和“翠微”表现了诗人朋友居所的环境清幽,靠近青山,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次句“好山多与白云齐”,进一步强调了山势之高,与白云相接,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第三句“柳塘日煖花争发”,通过“日煖”和“花争发”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柳树在温暖阳光下竞相绽放,生机盎然。第四句“门巷春深鸟自啼”,则以“春深”和“鸟自啼”描绘出宁静的村舍,只有鸟儿的鸣叫增添了生活的生动。
第五、六句“酒醒每临松下坐,诗成閒向竹边题”,描述了主人闲适的生活方式,酒醒后在松树下沉思,诗兴大发时在竹林旁题诗,流露出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最后两句“一从射策金门去,风雨年年梦建溪”,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开隐居生活,进入仕途后的感慨,虽然身在官场,但心中仍怀念那份曾经的云山生活,梦中常常回到建溪(可能指友人隐居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山草堂的美景,以及诗人对朋友隐逸生活的羡慕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