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怀古十首(其三)楚中》。诗人通过描绘衡山的云雾缭绕和巫水的阴雨,营造出一种幽深而悲凉的氛围,暗示了江津之地的历史沧桑。"江上孤吟过一春"表达了诗人独自凭吊古迹,度过漫长春天的孤独与感慨。
接下来,诗人提及"二女庙边逢泪竹",可能是指湘妃竹的传说,寓言着历史人物的哀怨之情。"大王风急到青蘋"则借风势之急,暗指历史风云变幻,英雄人物的境遇多舛。"虚无玉驷朝天阙"描绘了想象中的仙驾离去,象征着王朝的更迭与神话的消逝。
"惨澹云旗降楚神"进一步渲染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凄凉,反映出对古代楚文化的怀念。最后,诗人以"终古灵均词赋在,湘南山水倍关人"收尾,强调屈原的精神和作品虽历久弥新,但湘南山水间的哀愁和历史的厚重感依然触动人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怀古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英雄命运以及传统文化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