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糟蟛蚏

江乡富鱼错,有物小而铠。

天晴走白沙,月暗来沧海。

空怜朔客疑,尚被南翁采。

刀斧不足膏,瓶罂遂俱逮。

失身酒泉流,举族糟丘醢。

对此汝哀汝,生食之岂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蟛蜞(一种小型水生甲壳动物)的食用行为的反思与同情。诗人通过描述蟛蜞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最终成为人类食物的命运,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界的深刻思考。

首句“江乡富鱼错”,点明了蟛蜞生长的环境——江乡,这里鱼虾丰富。接着,“有物小而铠”描绘了蟛蜞小巧且带有硬壳的特征。接下来的两句“天晴走白沙,月暗来沧海”,通过对比晴天与夜晚的场景,展现了蟛蜞在不同时间的活动习性,暗示其适应性强。

“空怜朔客疑,尚被南翁采”则表达了对蟛蜞命运的同情,即使在北方的客人眼中它可能只是疑惑的对象,但在南方的老人看来,它却成了可食用的资源。这种对比突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与影响。

“刀斧不足膏,瓶罂遂俱逮”进一步揭示了蟛蜞最终的归宿——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食。这里使用了“膏”和“逮”这样的字眼,形象地描绘了蟛蜞从自由生活到被捕捉、加工的过程。

最后,“失身酒泉流,举族糟丘醢”将蟛蜞的命运推向极端,它们不仅个体被食用,整个族群也可能因为人类的消费习惯而遭受灭顶之灾,比喻为“酒泉流”和“糟丘醢”的悲剧。

“对此汝哀汝,生食之岂罪”则是诗人对这一现象的反思,表达了对蟛蜞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对人类过度消费行为的质疑。这不仅是对蟛蜞的哀悼,也是对所有生命存在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蟛蜞为载体,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消费主义社会背景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所引发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乙巳除夕

春风何处来,庭草忽已碧。

不惜流年驰,感此千里客。

管葛树功名,孔颜丰道德。

低回违宿愿,览镜双鬓白。

高堂夜张筵,新酒行琥珀。

得失谁与论,浩歌永今夕。

形式: 古风

题尚北海听雨轩

海门飞雨集,高栋有馀清。

斜侵虚壁过,远逗大江平。

檐花朝乱滴,庭叶夜俱鸣。

凉知苏道暍,润喜濯园英。

微茫空暝色,萧瑟自繁声。

飞盖阻来客,独坐轸深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槜李郭宗夏兄弟五人友爱尤笃后值兵变东西散处宗夏思之为作五雁图赋诗

五雁何翩翩,饮啄同清池。

失路在中道,饥寒不相知。

昔为八龙聚,今作四鸟离。

惊飙广漠至,十月百草衰。

天高羽翮短,苦受胡鹰欺。

上林岂不广,念汝归何时。

管蔡兴流言,坐使君臣疑。

京城死大叔,寤生手刃之。

淮南歌尺布,千岁有馀悲。

东阿苦不容,七步咏然箕。

骨肉成虎狼,所争毫与釐。

我观五雁图,为继鹡鸰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张希载雨中书怀

夏雨盈百川,高岸复深谷。

鳞鳞低度云,汨汨驶流瀑。

口营叹翔鹳,臆诉哀病鹄。

征夫在中道,少妾乱心曲。

更希若木光,照此车下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