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诗(其三)

休将憔悴感生平,眼底荣枯颇不惊。

万蜡高烧终是夜,一灯孤对也能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齐物诗(其三)》,作者是清代文人俞樾。诗人以一种超脱的心态,表达对人生荣辱无常的豁达看法。"休将憔悴感生平",诗人劝告自己不必过于沉溺于人生的起落与困顿之中,不应让琐碎的挫折磨损心境。"眼底荣枯颇不惊",他看待世事的兴衰起伏,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不为外在的得失所动。

接下来两句进一步深化这种哲理,"万蜡高烧终是夜",比喻人生的繁华如蜡烛高照,终有熄灭之时,暗示世间一切辉煌都只是暂时的。"一灯孤对也能明",即使在孤独中,只要内心明亮,也能照亮自我,保持清醒和独立。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齐物诗(其四)

莫与痴人细较量,吾生何处不徜徉。

出门一步即为远,作客十年未是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齐物诗(其五)

呼马呼牛总此身,悠悠俗论未为真。

周公也有流言日,盗蹠非无慕义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齐物诗(其六)

忘机底事更疑猜,私智难将造化推。

麟出何尝皆是瑞,蚁生亦或不为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齐物诗(其七)

覆雨翻云幻蜃楼,人生何处说恩仇。

戏场亦有真歌泣,骨肉非无假应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