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闻山东得雨

东省疾苦形,时萦寤与寐。

三春况无雨,更切如伤思。

迩者天心回,膏泽屡沾暨。

二麦固薄收,禾黍尚可植。

此间近望霖,忧怀殊不置。

去岁幸有秋,闾阎馀蓄积。

较之齐鲁间,殿屎未云至。

在彼徒诚祷,讵假天龙意。

来兹正苦旱,佳音乃邮致。

无言独增愁,稍慰转生愧。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复闻山东得雨》。诗中表达了对山东地区干旱情况的深切关怀以及得知降雨后的欣慰之情。

首句“南省疾苦形,时萦寤与寐”描绘了作者对山东地区的忧虑,无论醒着还是梦中都难以忘怀。接着,“三春况无雨,更切如伤思”进一步强调了春季干旱的严重性,让人心生忧伤。

“迩者天心回,膏泽屡沾暨”转折点,表达了对天降甘霖的期待和喜悦。接下来,“二麦固薄收,禾黍尚可植”描述了虽然小麦收成不佳,但其他作物仍有希望,体现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此间近望霖,忧怀殊不置”表达了作者对山东地区的持续关注和担忧。“去岁幸有秋,闾阎馀蓄积”回顾去年的丰收,与当前的干旱形成对比,突出了今年的困境。“较之齐鲁间,殿屎未云至”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强调了山东干旱问题的紧迫性。

“在彼徒诚祷,讵假天龙意”表达了对当地人民虔诚祈祷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自然力量的有限。“来兹正苦旱,佳音乃邮致”描述了得知降雨消息时的喜悦,以及这种好消息通过邮递送达的场景。

最后,“无言独增愁,稍慰转生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虽然得到了好消息,但面对干旱带来的痛苦,仍然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愧疚。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消闷三首(其一)

常时每借诗消闷,迩日诗成闷转深。

忽忽清和又将尽,沼宫空复落桑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消闷三首(其二)

不解忧心旦夕忡,芳型如在思何穷。

试看古圣先贤辈,只在人情天理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消闷三首(其三)

夏夜非长不易颓,凌晨长乐问安回。

更谁关切寒暄适,一过椒房泪叙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揽镜发有白者偶成以志岁月

鬓有二毛底事宣,盼霖伤逝两如煎。

愁缘似我仍频遇,顺意惟人鲜或全。

揽镜见霜初讶许,抚笺得句却怡然。

五箴久矣能成诵,此似昌黎恰并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