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其十三)咏贫家

陋巷少人迹,依依长蓬蒿。

秋气月凄凛,四壁何萧萧。

絺绤不掩胫,饔飧但箪瓢。

御寒既鲜具,卒岁亦无聊。

荆妻厌藜藿,稚子惯山樵。

无端昨夕风,捲我屋檐茅。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户贫苦人家在秋季的艰难生活。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贫家的环境与人物状态,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首句“陋巷少人迹,依依长蓬蒿”描绘了贫家所处的环境——一条少有人走的小巷,长满了蓬蒿,暗示着贫家的孤独与荒凉。接着,“秋气月凄凛,四壁何萧萧”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冷氛围,以及贫家内部的空荡与寂寥。通过“絺绤不掩胫,饔飧但箪瓢”两句,形象地展现了贫家生活的困顿,衣物单薄不足以保暖,食物仅限于粗陋的饭食。接下来,“御寒既鲜具,卒岁亦无聊”表达了贫家在寒冷冬季难以抵御严寒,年末也感到无所依靠的绝望感。最后,“荆妻厌藜藿,稚子惯山樵”描绘了家庭成员的生活状态,荆妻对粗粝的食物感到厌倦,稚子则习惯了在山中砍柴为生,反映了贫家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而“无端昨夕风,捲我屋檐茅”则以突兀的自然现象,象征了贫家生活的不稳定与随时可能面临的困境。

整首诗通过对贫家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贫苦人家在物质匮乏和精神孤独中的挣扎与无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其十四)咏旅舍

飘萧坠寒叶,寂寞虚堂秋。

游子久行役,索居寡良俦。

明灯照空壁,啼螀动羁愁。

情悰念悄悄,川原邈悠悠。

中夜起彷徨,仰视河汉流。

萍蓬偶栖泊,太息未能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其十五)咏书斋

幽斋极萧爽,清秋无垢氛。

捲幔落游丝,辟蠹罗香芸。

瑟清调流水,砚冷生微云。

拳石结新绿,古鼎留馀薰。

缥囊既零乱,牙签亦缤纷。

及时宜进修,兀兀穷朝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其十六)咏闺思

清飔吹蕙帐,明月照兰房。

中宵念行役,掩抑独凄凉。

微寒生薄衾,思奉君子裳。

天涯渺阻修,何由越川梁。

昔如鸾与凤,今如参与商。

默默向谁诉,悄悄徒自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其十七)咏故宫

西风吹黍离,疏雨湿残础。

空梁长见日,颓垣间馀堵。

石马萦青萝,铜驼没黄土。

花容犹宫妆,柳眼尚媚妩。

繁华等风烟,形胜消龙虎。

惟有旧时月,照人自今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