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七日梦中作诗续以末后二句

桃花红深李花白,昨日成团今日拆。

歌声满耳何处来,杨柳青旗洛阳陌。

拊君背,握君手。

朝钟暮鼓无了期,世事于人竟何有!

青青镜中发,忽忽成白首。

六国印,何如负郭二顷田,千载名,不及即时一杯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桃花与李花竞相开放,色彩斑斓,而昨日的繁花今日已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歌声满耳”这一细节,巧妙地引入了听觉元素,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仿佛能听到那欢快的乐声从远处传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接着,诗人以“杨柳青旗洛阳陌”为背景,营造出一幅充满诗意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繁华的街市之中,感受那份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通过“拊君背,握君手”的动作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最后,诗人以“朝钟暮鼓无了期,世事于人竟何有!”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接下来,“青青镜中发,忽忽成白首”则进一步强调了岁月不饶人的主题,暗示了青春易逝,年华易老的现实。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提出了“六国印,何如负郭二顷田,千载名,不及即时一杯酒”的思考,对比了权力、财富和名声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快乐之间的价值差异,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追求的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冠行

南冠累累渡河关,毕逋头白乃得还。

荒城雨多秋气重,颓垣败屋深茅菅。

漫漫长夜浩歌起,清涕晓枕留馀潸。

曹侯少年出纨绮,高门大屋垂杨里。

诸房三十侍中郎,独守残编北窗底。

王孙上客生光辉,竹花不实鹓雏饥。

丝桐切切解人语,海云唤得青鸾飞。

梁园三月花如雾,临锦芳华朝复暮。

阿京风调阿钦才,晕碧裁红须小杜。

长安张敞号眉妩,吴中周郎知曲误。

香生春动一诗成,瑞露灵芝满窗户。

鱼龙吹浪三山没,万里西风入华发。

无人重典鹔鹴裘,展转空床卧秋月。

宝镜埋寒灰,郁郁万古不可开。

龙剑出地底,青天白日驱云雷。

层冰千里不可留,离魂楚些招归来。

生不愿朝入省暮入台,愿与竹林嵇阮同举杯。

郎食猩猩唇,妾食鲤鱼尾,不如孟光案头一盂水。

黄河之水天上流,何物可煮人间愁。

撑霆裂月不称意,更与倒翻鹦鹉洲。

安得酒船三万斛,与君轰醉太湖秋。

形式: 古风

题刘紫微尧民野醉图

苍苔浊酒同歌呼,白须红颊醉相扶。

尧时皇质未全散,不论朝野皆欢虞。

望云云非云,就日日非日。

先秦迂儒强解事,极口誉尧初未识。

尧民与酒同一天,此外更谁为帝力。

仙老曾经甲子年,戏将陈迹画中传。

山川淳朴忽当眼,回望康衢一慨然。

不见只今汾水上,田翁鞭背出租钱。

形式: 古风

下黄榆岭

北崖玄武暮,黕黑如积铁。

东厓劫火馀,绚烂开锦缬。

就中岭头一峰凸朴奇,剩费寒云几千叠。

摩围可望不可到,青壁无梯猿叫绝。

林烟日射彩翠新,跬步疑有黄金阙。

画工胸次墨汁满,那得冰壶贮秋月。

直须潮阳老笔回万牛,露顶张颠挥醉帖。

石门细路无涧泉,行人饥渴挽不前。

辛苦黄榆三十里,岂知却有看山缘。

形式: 古风

驱猪行

沿山莳苗多费力,办与豪猪作粮食。

草庵架空寻丈高,击版摇铃闹终夕。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

田夫睡中时叫号,不似驱猪似称屈。

放教田鼠大于兔,任使飞蝗半天黑。

害田争合到渠边,可是山中无橡术。

长牙短喙食不休,过处一抹无禾头。

天明陇亩见狼藉,妇子相看空泪流。

旱乾水溢年年日,会计收成才什一。

资身百倍粟豆中,儋石都能几钱直。

儿童食糜须爱惜,此物群猪口中得。

县吏即来销税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