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郡斋同元美赋得傍字》。诗中描绘了诗人作为邢州客居三年的经历,通过观察路人,反映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与对个性自由的向往。
首句“三载邢州客”,点明了诗人客居邢州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离乡背井的孤独与漂泊感。接着“看人道路傍”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周围的人群,通过观察路人来映射自己的心境。这里的“人”不仅仅是具体的个体,也象征着社会中的芸芸众生,他们或忙碌奔波,或闲庭信步,各怀心事。
“风尘君自见”一句,诗人以第三人称“君”指代他人,同时也暗指自己,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人心浮躁的深切感受。这里的“风尘”既可理解为自然界的风尘,也可比喻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或是人生的艰难困苦。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展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无奈。
最后一句“谁爱接舆狂”,引用了古代楚国隐士接舆的故事,接舆是一个不拘礼法、放浪形骸的人物。诗人在这里借用了接舆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个性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不满。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束缚的反叛精神,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客居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个人自由与独立人格的追求。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体现了李攀龙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