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暂寄长安寺,时闻宝偈传。
南归宗派盛,外护帝臣贤。
桂色陵庵雪,芝腴助茗泉。
离怀杳何许,凤刹际霞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临别时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佛法盛行和僧人的敬仰之情。"暂寄长安寺,时闻宝偈传"表明诗人曾在长安寺暂居,并听闻到了宝偈的佛法传授,这里的“宝偈”可能指的是某种珍贵的佛教经典或是对僧人的尊称。
"南归宗派盛,外护帝臣贤"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位僧人所代表的佛教宗派的推崇,以及这种宗派对国度的保护和对君臣的教化之功。这里的“南归”可能是指僧人的返回,同时也暗示了佛法在南方的流行。
"桂色陵庵雪,芝腴助茗泉"这一句,则描绘了一种清幽而神圣的自然景象,桂花的香气与雪的纯洁交织,芝草的灵性与泉水的甘美相辅。这可能是对僧人所居寺庙环境的形容,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位僧人的尊敬和向往。
"离怀杳何许,凤刹际霞天"则表达了诗人在送别时的心情。这里的“离怀”指的是离别之情,而“杳何许”则是对远方的眷恋和不舍。“凤刹”可能象征着高洁和超脱,"际霞天"则给人以飘逸通天之感。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这位僧人的离去感到既美好又难以忘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佛教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的敬重和送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
不详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杀青和墨度流年,饱食无功鬓飒然。
却忆侯封安邑枣,不能兄事鲁褒钱。
千峰月白猿啼树,六幕风高鹗在天。
招隐诗成谁击节,愿倾家酿载渔船。
不才甘客难,多病岂旬休。
可待乘轩宠,终惭舐痔求。
渚兰薰露夕,江橘富霜秋。
养拙宁无地,千波一叶舟。
石渠仙署久离群,抗迹丹台世绝伦。
杨子不甘嘲尚白,漆园终许自全真。
紫烟深处鸾双舞,朱髓成来鸟共伸。
若向云中见鸡犬,可能浑忘姓刘人。
玄光仙树阻丹梯,御宿嘉名近可齐。
真定早寒霜叶薄,樊川初晓露枝低。
先时樱熟烦羊酪,远信梅酸损瓠犀。
宋玉有情终未识,蔗浆无柰楚魂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