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褰帏初识龚、黄面,倾盖寻参李、郭舟。
去路不知春欲暮,桃花飞尽过扬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有光在隆庆二年朝京师后南返途中,与友人俞宜黄、陆太学同舟共渡的情景。诗中运用了“褰帏”、“倾盖”等典故,生动地展现了与友人的初次相识和深厚情谊。
首句“褰帏初识龚、黄面”,以“褰帏”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初次相遇,仿佛帘幕被轻轻掀起,两位朋友的面容展现在眼前,暗示了这次相遇的惊喜与亲切。
次句“倾盖寻参李、郭舟”,“倾盖”原指车盖相接,这里比喻两人一见如故,迅速结交。而“参李、郭舟”则借用了三国时期刘备与徐庶、诸葛亮的故事,象征着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友谊,如同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知音之情。
接着,“去路不知春欲暮,桃花飞尽过扬州”,这两句描绘了旅程中的景色。春天即将过去,桃花已落尽,诗人与友人乘舟经过扬州,表达了时光易逝、相聚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结束,与友人的离别即将到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旅途中的美好与遗憾,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不详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羡君家在下浦居,百里青山入具区。
自种湖田供伏腊,万竿修竹满床书。
蓬门端坐独危然,伟器如君最少年。
他日可能忘父友,莫因下拜嗛文渊。
忽换朱衣拜早衙,谏垣初出镇郇、瑕。
思君昨日鸣珂地,鳷鹊云边起暮鸦。
邓尉山前古佛宫,湖波万顷贮群峰。
欲寻老子当年处,五杏参天宝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