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阌乡李氏茅亭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

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

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

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阌乡右边有个我亲人住的地方,河边的小茅屋刚装修一新。
五个山峰清晰可见,像是北边的邻居,而那三座山峰近在咫尺,是西边的好友。
子孙们不嫌我这个常来的闲客,鸥鹭鸟儿更是熟悉我这个喝醉时的主人。
我们都在云端做着相互的梦境,从今以后,应该会更加频繁地来往。

注释

阌乡:地名,古代县名。
右邑:右边的城镇或地区。
吾亲:我的亲人。
茅亭:简陋的小屋,茅草盖顶。
新:新建或翻新。
五老:可能指五个山峰。
北里:北方的邻里。
三峰:三个山峰。
西邻:西方的邻居。
儿孙:孙子和孙女,泛指后代。
闲游客:常来的客人。
鸥鹭:水鸟,这里比喻清闲的人。
醉主人:喝醉酒的主人。
眠云:在云中睡眠,形容隐居或超脱。
相隐梦:相互在梦中相遇。
往还频:来往频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所作的《寄题阌乡李氏茅亭》。诗中,诗人表达了对阌乡右邑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李氏新建茅亭的喜爱。他将茅亭周围的环境描绘得生动,五老山清晰可见,仿佛近在咫尺,而三峰则像是西边的好友。诗人赞美了这里的宁静与和谐,儿孙们喜欢有游客来访,连鸥鹭也似乎懂得主人的喜好,常来作伴。结尾处,诗人想象着与亲朋好友在梦中也能共享这份隐逸之乐,期待今后能更频繁地往来。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朋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寄赠三门漕运卞寺丞二首(其二)

三门闲想六龙家,多少春来事可誇。

阁道寻僧同鹫岭,楼船载妓胜仙槎。

送迎几拂新亭柳,巡历时穿旧县花。

野客寻常思重谒,却愁诗酒势难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赠三门漕运卞寺丞二首(其一)

威权自与转输同,仆从衙庭事事雄。

十郡山河关职务,一门忠孝是家风。

图书半在仙舟里,碑板多留禹庙中。

闲想春堤游赏处,桃花浪照舞筵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赠长安孙紫微

带掌丝纶出镇时,乐天当日未如之。

九迁官职光鹓鹭,百二山河壮虎貔。

汉殿旧题司马赋,秦楼新唱舍人诗。

相思大欲相寻处,酒户如何敌酒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赠西川御史薛端公益州司理刘大著陕路运使臧殿院梓州提刑唐察院

四贤同在两川时,不独民间斗察微。

蜀魄血流啼亦少,巴猿肠断叫应稀。

文君酒旨停红旆,神女云从慝绣衣。

雪尽沉冤题尽景,齐看诏向十州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