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渭滨归里

十年学道客长安,鍊得丹成返故山。

剩带锦囊诗料去,肯嫌黄叶路程寒。

梅边月照人千里,竹下云封屋两间。

此后旦评声价重,不将旧日阿蒙看。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在长安十年苦读修行,炼成了仙丹准备回归故乡。
带着满腹诗书离开,哪怕路途艰险,黄叶飘零也不觉凄凉。
月光洒在梅花边,照亮千里归途,竹林下的云雾缭绕着两间小屋。
从此以后,我的名声将大增,再不会被人轻视如同昔日的阿蒙。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
学道:修习道术或学问。
客长安:旅居在长安。
鍊得:修炼成功。
丹成:炼制的仙丹完成。
故山:故乡的山。
剩带:带着剩余的。
锦囊:珍贵的袋子,常用来装诗文。
诗料:诗作素材。
去:离开。
肯嫌:岂会嫌弃。
黄叶路程:秋天落叶的路。
梅边月:月下梅花。
千里:遥远的距离。
竹下云:竹林中的云雾。
封屋:环绕房屋。
旦评:早晨的评价,比喻声誉。
声价:名声和地位。
旧日阿蒙:典出《后汉书》,指从前愚钝的人。
看:看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潘玙所作的《送郑渭滨归里》。诗中描述了郑渭滨十年在京都长安修习道术,终于炼成仙丹,决定返回故乡。他带着满腹诗才和锦囊中的诗稿离去,即使路途艰辛,黄叶满径,也毫不在意。想象他在月光洒落梅花边,竹林深处云雾缭绕的小屋中生活,显得宁静而脱俗。诗人祝愿郑渭滨从此名声大噪,不再被昔日的轻视看待,如同阿蒙(三国时吴国的吕蒙,后因勤奋学习而闻名)一样令人刮目相看。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对友情与个人成就的双重感慨。

收录诗词(77)

潘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酬朱适园访见诗

曾同山友过江湄,何处清游晚未归。

沽酒□羊来好语,开笼放鹤在何时。

云方卷叶收春雨,柳未吹花点客衣。

京洛相逢宜少驻,东风杖屦好追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游洞霄宫

石坛风冷露华凝,群玉峥嵘簇画屏。

水赤久传丹作井,山高时借翠为庭。

鹤迎仙驭迷三岛,云入洞天朝百灵。

回首武陵归去路,碧桃零落晚峰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和三二兄西庄书怀(其四)

一炷清香度博山,妙观不著有无间。

此心欲报难论价,放我形骸十载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和三二兄西庄书怀(其一)

莫问庄生然不然,时中只可自随缘。

冬深江北无边报,又得安贫过一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