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其二)

东家月吐明,西家犬争吠。

月兔在中天,曾何竞窥秽。

姮娥虽夜行,莫比淫奔废。

呶呶篱下音,胡不钤其喙。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夜晚的景象与情感,通过对比东家与西家的不同行为,以及对月兔和嫦娥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思考。

首句“东家月吐明”描绘了东方升起的明月,月光洒满大地,一片明亮。接着“西家犬争吠”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西边的狗叫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宁静。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与动物行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对比强烈的氛围。

“月兔在中天,曾何竞窥秽”中的“月兔”是古代神话中月宫中的兔子,这里借指月亮,而“窥秽”则是窥探丑事的意思。诗人以月兔在天空中高挂,却不去窥探人间的丑恶之事,来反衬人类的行为。这种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纯洁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姮娥虽夜行,莫比淫奔废”中的“姮娥”即嫦娥,是月神的化身。诗人将嫦娥与“淫奔”(轻浮放荡)的行为进行对比,暗示即使在夜晚,嫦娥也保持着高尚的品德,不为世俗所动。这表达了诗人对高尚道德品质的赞美与向往。

最后,“呶呶篱下音,胡不钤其喙”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批评对象——那些在篱笆下发出嘈杂声音的人。诗人劝告他们应该收敛自己的言行,不要像那些轻浮放荡的行为一样,破坏了社会的道德风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比喻,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与行为规范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批判。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吴长文舍人对雪怀永叔内翰

紫禁低云拂绮栊,西垣人忆玉堂翁。

撚髭觅句方传咏,著树成花尚舞空。

不管因风吹塞外,任教飞片落杯中。

晓来城郭遮无路,阮籍驱车莫叹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哀石昌言舍人(其二)

圣贤无不死,寿夭复何云。

唯有名常在,其馀理莫分。

朝荣金玉宝,莫殒蕙兰焚。

今日寝门哭,绪言长绝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哀石昌言舍人(其三)

贾谊过秦毕,相如谕蜀归。

二人名既大,一日命何微。

痟似乌常渴,灾成鵩不飞。

百年今已矣,冰结泪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和王景彝正月十四夜有感

灯光暖热夜催春,天半楼开饮近臣。

驰道横头起山岳,露台周匝簇朱轮。

隔帘艳色多相照,下马轻豪各竞新。

我已暮年殊趣向,浓油一盏桉边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