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倅侯彦嘉二首(其二)

晖晖晴日树头平,望外遥山宿雾轻。

积潦夜增南浦涨,微风朝送北窗清。

滞留羁客牵归思,陶写新诗尽物情。

谁谓春宵常苦短,老来无寐厌长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归乡的渴望和春夜的感慨。

"晖晖晴日树头平"一句,以"晖晖"形容晴日之明朗,"树头平"则是对远处山峦轮廓线条的描绘,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美景的眺望。

接下来的"望外遥山宿雾轻",诗人通过"望外"表达了观察之远,"遥山宿雾"则是对山峦间缭绕不散薄雾的描写,这些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第三句"积潦夜增南浦涨"中,"积潦"指的是雨水汇聚形成的小池塘,"夜增"则表明这些积水在夜间因不断下雨而逐渐增加。"南浦涨"则是对水位上涨的描写,表现出春季雨水丰富的情景。

"微风朝送北窗清"一句,以"微风"形容早晨清新的气息,"朝送"表达了这股清风在清晨时分送到诗人居住的北窗之下。这里的"清"字,不仅形容了风,也隐含了诗人的心境。

接下来两句"滞留羁客牵归思,陶写新诗尽物情",诗人以"滞留"表达了久居他乡的苦涩之感,而"羁客"则强化了这种异乡飘零的情怀。"牵归思"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归心如箭。而"陶写新诗尽物情",则是说诗人通过创作新诗来抒发自己对于万事万物的深切感慨。

最后两句"谁谓春宵常苦短,老来无寐厌长更"中,诗人质疑了人们常说的"春宵苦短"的观点,而是从个人经历出发,表达了随着年岁增长,对于夜晚安睡的渴望,反而感到长夜难以忍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更通过这些描写传递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和生命感悟。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文倅侯彦嘉二首(其一)

相逢珠玉走佳章,顾我无能更老苍。

尝鼎固应从指染,冲天行喜见云翔。

向来别恨江同远,此去诗情日共长。

才似二公今二妙,山庭渊角绣肝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方正叔芍药

院落青和昼漏长,曲栏高槛倚新妆。

未饶玉蕊来仙女,那羡莲花似阿郎。

遣兴勉从吾辈在,追欢难入少年场。

开缄忽得惊人句,满纸云烟翰墨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方景南参议见赠

向来疏率任天真,此去扶持护善邻。

只恐磨砖难作镜,已知行水戒推轮。

箪瓢本是吾家物,轩冕宁容我辈人。

多谢诸公共推毂,欣欣寒谷暗生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王冲之喜雨呈张文伯

指点邦人著眼看,鲁侯雩祭正玄端。

望来已见千山雨,此去那忧百谷乾。

高廪有期从穧敛,奔霆何处起龙蟠。

新诗得得书灵应,传与群公好纵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