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外舅二首(其二)

月卿方髻时,公欲东床之。

我姑已黄土,公鬓正青丝。

忽忽成今古,茫茫问孰谁。

但能抱茂子,洒泪读新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当月卿还是少女梳着发髻的时候,您渴望让她成为您的儿媳。
我的母亲已经去世,您的鬓角却依然乌黑如丝。
时间匆匆流逝,古今变换无常,茫茫人海中找寻何人。
只能抱着她的儿子,流着眼泪阅读她的新碑。

注释

月卿:指女子的名字,这里代指新娘。
东床:古代对女婿的称呼,这里指希望月卿成为儿媳。
我姑:指诗人的母亲。
黄土:死亡的象征,指母亲去世。
公鬓:您的鬓角,指对方。
青丝:形容头发乌黑,象征年轻。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茫茫:形容广阔或迷茫,此处指人生无常。
孰谁:疑问词,意为‘是谁’。
茂子:可能指月卿的儿子,也可能泛指孩子。
新碑:新立的墓碑,表示亲人去世。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哀悼之情的挽诗,诗人通过对比生者与逝者的形象,抒发了对亡者的深切怀念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月卿方髻时,公欲东床之。" 这两句描写了一位女性(月卿)正值青春美丽之际,而她的丈夫或亲人却要离世而去,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不舍和哀伤。

"我姑已黄土,公鬓正青丝。" 这两句则是通过对比,强化了哀悼之情。诗人提及自己的姑母(姑)已经离世,长眠于黄土之下,而她的丈夫或亲人却仍然年轻力壮,头发尚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命的无常和逝去的不易。

"忽忽成今古,茫茫问孰谁。" 这两句通过时间的流转(忽忽)和空间的广阔(茫茫),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如何成为历史人物的困惑和对生命消散的无奈感受。

"但能抱茂子,洒泪读新碑。"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现实行动和情感表达,她只能紧紧拥抱着孩子(茂子),在新立的墓碑前潸然泪下。这一幕极其哀伤,体现了生者对逝者的不舍,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无力感。

收录诗词(288)

许月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外舅二首(其一)

人间三十二,名字几千春。

慷慨汉游侠,孝慈周吉人。

视物犹视己,顾亲宁顾身。

山中当出相,嗣子世其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张丞泳

异时两举遂登科,人谓功名当若何。

三十馀年空屈曲,七咨脱选竟蹉跎。

为丞再出簿尉下,斯世浑如梦觉过。

同里同年老御史,谅难如此不悲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挽李左藏

少年谓子气横秋,壮已边城汗漫游。

筮仕弗如归亦好,读书未了死方休。

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一邱。

月落锡林烟露冷,松风无籁自飕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汪士洪

昔日杜小侄,中年马少游。

不知身外事,祇觉鬓边秋。

有子三株柳,同公荒草邱。

梅溪一夜雪,片片逐寒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