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康节三诗(其三)听琴

何人不爱琴,难听是真声。

急雨蓬中过,流泉石底鸣。

忧时身欲瘦,历处梦犹惊。

拟续昌黎操,泠泠写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谁人不喜爱琴音,但真正的声音可能并不悦耳。
在疾风骤雨中匆匆走过,流水在石头底下发出潺潺声响。
忧虑时世,身心憔悴,即使身处异地,梦境中也心有余悸。
我打算仿照韩愈的风格,用琴声清冷地表达我的情感。

注释

琴:古代的弦乐器,常用于抒发情感。
真声:指真实的、未经修饰的声音。
急雨:形容雨势猛烈。
昌黎操:韩愈的琴曲,这里借指韩愈的文学风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名为《和康节三诗(其三)听琴》。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琴声的深切情感以及内心的某种忧郁。

“何人不爱琴,难听是真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琴声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真正能够欣赏琴声的人的怀疑或寻找。诗人认为真正的琴声是需要细心去感受的,而非浅尝辄止的普通之人所能理解。

“急雨蓬中过,流泉石底鸣。”这里借助自然景象来形容琴声的清新与穿透力。急雨如同急促的琴音在空气中穿行,而流泉则似低沉而悠长的声音在石头下回响。

“忧时身欲瘦,历处梦犹惊。”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忧虑,这种情感如同梦魇一般,让人无法摆脱。身体因忧愁而消瘦,是内心痛苦的外在体现。

“拟续昌黎操,泠泠写此情。”这里,“昌黎”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他的诗歌被誉为“昌黎体”。诗人表达了想要效仿前人的高尚情操和深邃文风,用琴声来抒发自己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琴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于真实艺术鉴赏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忧虑与不满。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酬张梅野

郭行载酒相挈提,蹑根探窟天津如。

相逢何必皆亲知,天地许大犹吾庐。

矫首梅涧迹若疏,舂容婉画妨清醵。

诗如琴弦分疾徐,惊我一声聋聩初。

萧萧白日金仙居,东西求仲时从之。

静对夕阳搴红蕖,或听夜雨邻翠榈。

国步孔棘须神医,纵有鹊醯谁信渠。

风传西事方解围,愿君勿藏圯上书。

形式: 古风

和谭学士见寄

大道久磔裂,啾啾夸毗子。

彷佛皮毛鲜,孰探古人髓。

我亦坐兹疾,默阒照非是。

束身云瘴乡,凡论悉掩耳。

梦不到伊傅,志惟高角绮。

人生驹过隙,鹿鹿何时已。

耽书夜不睡,省事日高起。

疏苧寒亦燠,硬菜苦犹美。

非忘漆室忧,莫救沙界痏。

生死不可料,何哉为泰否。

佛祖显云封,道源开岭趾。

谁云筑底邦,亶为通德里。

庐陵有可人,访梅一至此。

扣我理义关,无言但心只。

新篇发天趣,步骤古诗史。

穷通从所择,柔舌与刚齿。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薛仲止渔村杂诗十首(其二)

半生心力在吟编,鍊得形如孟浩然。

水屋数间城市隔,客来无路只呼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咏月追和韩昌黎韵

初秋十五夕,皓月来沧溟。

白鹭与共色,乌鹊能践灵。

逢掖觅桂荫,孩提窥兔形。

凉气净馀暑,浮光滑青冥。

列宿各韬彩,腐草休衒萤。

浩荡灵槎泛,莹洁仙掌泠。

门静送佳客,窗虚照群经。

佛阁高低见,谯更远近聆。

竹风摇琐碎,花影列娉婷。

静坐禅安室,閒行诗绕庭。

银河占米价,璇象认文星。

何处笛传浦,谁家酒散亭。

深闺悲蟋蟀,逆旅愬蓬萍。

水阔平连素,山低远抹青。

有心齐肘腋,无计得轮停。

八蜡神司社,方诸溜纳瓶。

鱼翻波可乐,禽警露频听。

历历天疑近,沈沈夜不扃。

广寒非寂寞,沙界遍辉荧。

盈阙天之理,尧阶任落蓂。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