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枕峰寺怀舅氏有作

野竹有慈性,丛生不相离。

永怀寒泉感,昨与渭阳期。

寺阁共秋晚,山云独移时。

尚想谈论閒,丹颧映雪髭。

气豪机事少,所嗜平生诗。

起居今何如,会合渺难知。

霜清雁荡骨,春蔼天台姿。

混融入老笔,远寄江湖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野生的竹子充满慈爱之心,成群生长永不分离。
长久以来我怀念着寒冷泉水的感触,曾与渭阳之地有过约定。
寺庙楼阁共度秋夜,山间的云独自飘移不定。
仍想象着闲谈时光,红润的脸庞映衬着雪白的胡须。
气质豪迈而世事不多,一生钟爱的是诗歌。
如今日常生活如何?相见的机会渺茫难以预料。
霜冷如洗,雁荡山的骨骼更显清晰,春意盎然,天台山的姿态更加动人。
这些情感融入我的老笔之中,寄托着对远方江湖的思念。

注释

慈性:慈爱的特性。
丛生:成群生长。
渭阳:古代地名,这里指代故乡。
寺阁:寺庙的楼阁。
谈论閒:闲暇时的交谈。
丹颧:红润的脸颊。
气豪:气质豪迈。
混融入:融入其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汝谠在枕峰寺住宿时,对远方舅氏的深深怀念。他通过赞美野竹丛生的景象,象征着舅氏的慈祥和亲密关系。诗人回忆起与舅氏的约定,如同寒泉般长久铭记在心。他感叹与亲人的相聚遥不可及,只能在秋日晚风中独自思念。

诗中提到的寺阁与山云,增添了环境的寂寥与诗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他对舅氏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赞赏舅氏豪迈的气概和对诗歌的热爱,这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兴趣纽带。诗人询问舅氏的生活近况,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归隐江湖的志向,希望将这份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诗作中,通过遥远的寄语传达对亲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31)

赵汝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王宗卿答春堂

天德不可名,煦濡在三春。

母恩不可报,爱慕极终身。

粲粲白华士,筑堂奉其亲。

堂前种丛兰,堂后植脩筠。

列卿禁武近,出牧藩条新。

起居佩慈训,平谳宣皇仁。

属怀音书遥,曷慰色笑频。

驰神越海峤,竦睇彻昏晨。

鼎钟曾足多,滫瀡良未珍。

请将蓼莪义,一为君子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游雷氏园怀吴公德夫

城丘焕朝景,郊甸熙春阳。

谁能不行游,及尔聊徜徉。

华栋敞中园,珍潭注方塘。

惠风翼嘉殖,时鸟流音翔。

岂伊丹卉间,而有修干苍。

靡迤既徐步,萦纡亦深藏。

忆与仁里亲,攀翻玩幽芳。

抚迹已成故,斯人安可亡。

前洲起新涨,远岫收残光。

凭槛久怅望,江云眇何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登定王台

湘中十七门,层层居中央。

经营自何代,传是汉定王。

穷力致远士,侧身思咸阳。

地褊乃后绝,炎灵久无光。

今非昔所望,林麓深青苍。

歌舞来其上,军营在其旁。

国人记本始,祠典脩烝尝。

嘉节近楚俗,羁怀渺湖乡。

野菊岂不采,含英待秋霜。

风骚企高调,登览独成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谢叶水心作先铭

隙驹日月驰,拱木霜露莘。

孤生望苍旻,永念负慈地。

内德不越阃,先铭欲存世。

以兹沥丹素,延首冀嘉惠。

大匠斡九京,篇成重覃思。

发函已百拜,陈庙复三喟。

石之表故阡,脩麓出光气。

耿如瞻其亲,端用贻尔类。

道归统会阔,躬探玄颐秘。

云章开人文,天笔垂古制。

照照训典立,亹亹伦纪备。

遂登秦汉前,上与骚雅俪。

碑板落东南,贝玉失瑰异。

膏濡沦朽骨,黼藻被幽隧。

史职补王明,陋巷压高位。

馀波扬懿则,惧忝弗克嗣。

士恢宇宙心,学竟圣贤事。

整驾期远造,为基戒中坠。

岳峻尚可攀,海深安可计。

勖哉奉格言,没齿无敢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