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渡钱塘江观潮

扬帆过钱塘,秋潮正掀涌。

浪花蹴天飞,涛影压云涌。

初疑海窟沸,复讶地轴动。

雪山半空来,雷鼓六丁拥。

阳侯叱洪威,海若扇馀汹。

声喧战马驰,势怒老蛟耸。

云梦敢言大,吴会讵敌勇。

钱弩竟虚发,越舟尽成恐。

快哉天下奇,异矣泽中孔。

斜阳一镜平,飞鸥集如蛹。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童轩的《九月三日渡钱塘江观潮》描绘了钱塘江潮水壮观的景象。首句“扬帆过钱塘”点出诗人乘船过江的时间和地点,紧接着“秋潮正掀涌”展现了秋季潮水的磅礴气势。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浪花蹴天飞,涛影压云涌”形象地刻画了浪花腾空、波涛如山的动态画面,仿佛海浪要冲破天际,地动山摇。

诗人运用“初疑海窟沸,复讶地轴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渲染潮水的力量,让人联想到海底翻腾和大地震动。随后,“雪山半空来,雷鼓六丁拥”以雪山和雷鼓的意象,比喻潮水如同天降之物,声势浩大,仿佛是天神驾驭着雷鼓前来助威。

“阳侯叱洪威,海若扇馀汹”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阳侯和海若,形容潮水的威力如同神灵的怒吼,余波汹涌。接下来的诗句“声喧战马驰,势怒老蛟耸”则将潮水的声音比作战马奔腾,其气势让老蛟也为之耸立,显示出钱塘潮的震撼力。

诗人通过对比“云梦敢言大,吴会讵敌勇”,强调钱塘江潮的壮美无与伦比,即使是广袤的云梦泽和繁华的吴越之地也无法与之相比。最后,“钱弩竟虚发,越舟尽成恐”以钱塘江潮的威力比喻弓箭的虚发和船只的畏惧,再次强化了潮水的威猛。

全诗以“快哉天下奇,异矣泽中孔”赞叹钱塘江潮的奇特和壮观,而“斜阳一镜平,飞鸥集如蛹”则以宁静的夕阳和聚集的飞鸥作为结尾,为壮观的潮水景象增添了一丝静谧之美。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充分展现了钱塘江潮的雄浑气势和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561)

童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西蜀江山图

画里蚕丛国,三川尽在眸。

关城连远堡,形胜入边楼。

落日乌蛮夕,西风白帝秋。

断霞飞极浦,微雨暗芳洲。

茅屋题工部,祠堂记武侯。

柳垂泸上步,花发瀼西头。

万里桥犹在,三巴水自流。

数拳悬岸口,百丈上滩舟。

滟滪高于马,岷峨列似虬。岭?啼灌木,杜宇叫荒丘。

地僻琴台古,山深剑阁幽。

野花供客况,江草唤人愁。

使节曾经驻,仙槎拟再浮。

白云浑似旧,锦树镇常留。

仿佛登临处,依稀汗漫游。

披图一长嘅,飞兴绕西陬。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丙寅中秋对月

秋色平分月正圆,南楼清兴浩无边。

云□□□悬丹桂,水满龙宫泛白莲。

万古山河□□旧,百年身世欲登仙。

何当唤起临皋叟,斗酒中流共放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清隐山房卷

幽居浑似聘君亭,门对青山尽日扃。

一榻茶烟吟处飏,半窗松雨梦回醒。

鸿都官好羞输直,虎观门深懒议经。

一卧空林惊岁晚,无人知有少微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咸阳晚眺

渭水东流落日西,咸阳秋色望中迷。

荒烟古渡人稀到,衰柳空城马自嘶。

霸业已消三月火,断碑犹载数行题。

东门牵犬人何在,空见年年碧草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