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日偕叔兄四到云巢

四度看山到上方,天教南北任徜徉。

相逢斑白人忘杖,得饱烟霞酒谢觞。

宿雾团成郊树绿,和风吹满野花香。

莫嫌此后题诗懒,倚竹当空刻树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四次登临山顶,自由自在地在山间漫步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享受,以及与年长者的相遇,共同饮酒畅谈的温馨画面。作者还表达了对后续时光中题诗创作的期待与热情,即使是在倚靠竹子的空闲时刻,也愿意在树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诗中的“天教南北任徜徉”一句,生动展现了作者在山间自由行走的惬意与洒脱。与“相逢斑白人忘杖”相对应,不仅体现了老少共游的和谐场景,更蕴含着对老年生活的尊重与欣赏。“宿雾团成郊树绿,和风吹满野花香”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清晨雾气环绕、树木葱郁,微风拂过、野花飘香的清新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最后,“莫嫌此后题诗懒,倚竹当空刻树行”表达了作者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渴望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留下自己的印记。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登山之旅的记录,更是一种心灵与自然对话的体现。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安俞烈妇吟为艺林作

延陵有淑女,少小住双溪。

嫁为俞氏妇,生年才及笄。

奉亲尽色养,相夫道无违。

乡党称闺范,德曜本齐眉。

前年涉海上,中馈事优为。

次年返故里,井臼独操持。

何天丧所天,病骨常不支。

参茸投罔效,鸾凤忽分飞。

虚占熊蛇梦,三索复不齐。

留此未忘身,罂罂将焉依。

归家别阿父,有孙弄含饴。

堂上拜阿翁,犹子养可资。

安用长独活,忍不去生埋。

含泪不能语,愿以生死辞。

一勺鸩羽毒,甘之如渴饥。

八月十二日,从容就义时。

同梦九年速,殉身三宿迟。

泉台当有路,夫妇唱与随。

我闻阿母贤,捐躯行无亏。

又闻其姑沈,赴难视如归。

渊源推所自,根本茁非歧。

精诚达地下,默鉴共在兹。

辉煌增绰禊,题表重纶丝。

为歌烈妇烈,遍闻浙水西。

形式: 古风

咏松花(其一)

不独浓阴当夏凉,枝头蕊发几多长。

原知未入时花样,却好翻成古色香。

筛月粉移桐乳白,含霜晴散木棉黄。

坚心宥把诗脾洗,和露餐馀齿颊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咏松花(其二)

满听鸣涛历乱栽,非红亦似雨飘来。

偶飞僧舍拈藤壁,閒与仙人埽石台。

翠傍金浮龙甲动,声随子落鹤粮猜。

佐他竹叶新醅熟,林外无风洒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宾于寄诗谢送秋花数种次韵复之

催钱县吏不须猜,夜半送花何处来。

几曲苕溪萦旧梦,一笼秋色报新栽。

草泥多露情都淡,风月迎人颜乍开。

何幸钝根植灵境,诗篇换得佐香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