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隐仙庵看桂赠王朴山鍊师

满身花雨上仙坛,午诵才过宝篆残。

灵迹曾留黄鹤笛,钝根欲换碧霞丹。

婆娑影覆鸾幢直,淅沥声和凤铎寒。

可许闻香参大道,炊粱一枕醉乡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雨中探访隐仙庵,观赏桂花,并赠予炼师王朴山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道家修行的赞美。

首句“满身花雨上仙坛”,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步入仙坛时,身上沾满了桂花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午诵才过宝篆残”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午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此进行了一番精神上的修炼或诵读,宝篆残余象征着修行的痕迹。

“灵迹曾留黄鹤笛”一句,借用了黄鹤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仙人过往的追忆,以及对仙风道骨生活的向往。“钝根欲换碧霞丹”则表达了诗人虽根基不深,但渴望通过修行获得长生不老之术的愿望。

“婆娑影覆鸾幢直,淅沥声和凤铎寒”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了庵内景象。婆娑的桂花树影覆盖在鸾幢之上,给人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感觉;淅沥的雨声与凤铎的叮咚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韵律,增添了庵内的神秘色彩。

最后,“可许闻香参大道,炊粱一枕醉乡宽”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享受自然香气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修行的真谛,通过简单的炊饭和休息,找到心灵的宁静与宽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道家修行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80)

李振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自画兰扇寄所忆

欲归空谷托闲身,一剪香留墨迹新。

妙手试挥吴道子,同心许结管夫人。

冰纨销尽班姬怨,玉佩堪供楚客纫。

为遣羁愁偏不去,采箫采艾满江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西梁山晚眺和友人韵(其一)

天门两扇射晴晖,瞑色苍苍霭翠微。

双镇中流排画出,孤帆一片载诗归。

横江已断千年锁,擘华常开万古扉。

回望翠螺如拥髻,朗吟谁揽谪仙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西梁山晚眺和友人韵(其二)

束住洪流闪落晖,丸泥封谷力犹微。

吞吴望蜀神如在,临水登山客未归。

虹吸惊潮趋石窟,鹘巢危岊守岩扉。

由来设险非天堑,飞渡何人振铁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旧县送吴伯扬茂才还白下

江头话别澹朝晖,况复知心是少微。

帽影鞭丝钟阜去,蓑烟笠雨皖湖归。

思家莫恋青溪渡,访旧应寻白板扉。

如见桃根相问讯,重来须换芰荷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