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支行

龙支城头暮吹角,黄云蔽天沙草薄。

虎髯使者长安来,持麾拥盖边尘开。

城门尽是胡兵守,城外老人多白首。

拜迎使者双泪流,问云天子今安否。

自言家世丰州住,少小辞家隶军戍。

吐蕃昨日犯萧关,胡骑长驱泾陇间。

将军战败鼓声绝,弃戈遗镞填丘山。

自从陷没身为虏,五十年来在边土。

依栖部落作蕃人,生长儿孙尽胡语。

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

颓垣败屋谁家宅,断碛荒蹊何处村。

奉使还时报天子,早遣官军复清水。

假令年老身归死,已免游魂作胡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曾棨的《龙支行》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后的凄凉景象。首句“龙支城头暮吹角,黄云蔽天沙草薄”以傍晚的号角声和昏黄的天空、稀疏的沙草渲染出战后的沉寂与荒芜。接着,“虎髯使者长安来,持麾拥盖边尘开”引入使者到来的情节,象征着外界对边疆的关注。

“城门尽是胡兵守,城外老人多白首”揭示了战后守卫者的身份以及当地居民的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拜迎使者双泪流,问云天子今安否”则通过老人的泪水,传达了对朝廷的思念和对国君安危的关切。

诗人通过“自言家世丰州住,少小辞家隶军戍”讲述了自己的身世,随后描述了吐蕃入侵带来的战乱和家园破败。“自从陷没身为虏,五十年来在边土”表达了长期被俘虏的生活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依栖部落作蕃人,生长儿孙尽胡语”揭示了文化交融的现实,而“朝看烽火望中原,夜听鸣笳忆故园”则展现了主人公日复一日的思乡之情。最后两句“奉使还时报天子,早遣官军复清水”寄托了恢复和平的期盼,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反映了战乱时期边民的苦难和对国家统一的期盼,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收录诗词(71)

曾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

  • 号:西墅
  • 籍贯:江西永丰
  • 生卒年:1372-1432

相关古诗词

姚少师所藏八骏图

周家八马如飞电,夙昔传闻今始见。

锐耳双分秋竹批,拳毛一片桃花旋。

肉鬃叠耸高崔嵬,权奇知此真龙媒。

霜蹄试踏层冰裂,骏尾欲掉长飙回。

瑶池宴罢归来早,络月羁金照京镐。

紫鞚飞时逐落花,雕鞍解处眠芳草。

由来骏骨健且驯,弄影骄嘶不动尘。

有时渴饮天津水,五色照见波粼粼。

圉官骑来难久驻,饮向春流最深处。

珠衔宝勒不敢疏,直恐飞腾化龙去。

古来善画韦与韩,此画岂同凡马看。

人间造次不可得,苜蓿秋深烟雨寒。

形式: 古风

题王学士所藏王孟端老桧苍崖图

王郎工画妙入神,平生强项世所嗔。

有时兴至自盘礴,睥睨已喜旁无人。

忽然放笔作古桧,白日烟云倏暝晦。

淋漓尽带雷雨垂,惨淡长疑鬼神会。

古藤缠络枝相缪,屈铁磥砢腾蛟虬。

左拿右攫飞不去,崖石欲裂山精愁。

王郎一生何不遇,五十得官嗟已暮。

胸中时吐气峥嵘,半落苍厓化为树。

知君爱此长萧森,藏之愿比双南金。

秋来恐有乘槎客,泛入天河无处寻。

形式: 古风

淮南舟中

远戍鸡声晓,遥堤柳色浓。

断云京口树,残月广陵钟。

箫鼓官船发,图书御宝封。

朝臣多扈从,冠佩日相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过刘伶宅

旧宅无人住,荒墟有路歧。

一生浑是醉,万古复何悲。

白首衔杯处,青山荷锸时。

最怜独醒者,高冢亦累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