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登百花寺风雨阻归感激时事偶承青州聂子见赠奉酬兼似梅庵长老

百花秋尽强登临,野树萧萧落不禁。

天地无情三日雨,蒲帆不济此江深。

诗怀谢子能高兴,法听生公鲜会音。

■有盘空双白鹤,戛然时下一长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秋时节,诗人独自在百花寺登高望远,却遭遇连绵阴雨,无法归家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首联“百花秋尽强登临,野树萧萧落不禁”,以“强”字点出诗人面对秋尽之时,仍执意登高的坚韧意志,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接着,“野树萧萧落不禁”一句,通过描写秋风中树木摇曳、落叶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

颔联“天地无情三日雨,蒲帆不济此江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连续的雨水似乎象征着命运的无情与不可抗拒,而“蒲帆不济此江深”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途受阻的无奈与感慨,暗含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

颈联“诗怀谢子能高兴,法听生公鲜会音”,转而抒发了对友情的渴望与珍惜。诗人提到与友人谢子的交流能够带来心灵的愉悦,而与高僧生公的对话则显得难得而珍贵,表达了在艰难时刻对精神慰藉的向往。

尾联“■有盘空双白鹤,戛然时下一长吟”,以生动的意象收束全诗。想象中的白鹤翱翔于天空,时而发出悠扬的长鸣,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坚韧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独特情怀与审美趣味。

收录诗词(743)

符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别驾行春卷

新诗满眼颂张侯,桑陌欣传缓辔游。

兵马独如司马逸,临城曾羡岳城幽。

即看播植春深浅,不问催科政拙优。

剩与后贤论世德,臣清还似阿翁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陆节推

十年江海叹飞蓬,曾是云间陆士龙。

文字合□先达荐,风流宁避往贤踪。

孤城犴狴怜秋月,要路勋名易景钟。

独向寒江别摇落,莺花何地话重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墨菊为友人题

江南秋尽风雨期,柔条打折漫纷披。

墨菊谁家初发蓓,篱落半含霜雪姿。

不矜颜色教人爱,那露清香遣蝶知。

标格自惊群品异,等闲勾得野夫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仲夏读书山庄霖潦浃旬(其一)

方春苦旱夏苦雨,潦水田田生白波。

枕簟通宵防满湿,柴门一月断经过。

溟濛草树纷垂首,岑□山禽遂不歌。

愁自渔人得消息,濒江淹出几分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