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出云

山静云初吐,霏微触石新。

无心离碧岫,有叶占青春。

散类如虹气,轻同不让尘。

凌空还似翼,映涧欲成鳞。

异起临汾鼎,疑随出峡神。

为霖终济旱,非独降贤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山林宁静,云雾初现,轻轻拂过石头,带来清新气息。
它无意离开青翠的山峰,树叶间充满生机,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它的形状如同彩虹之气,轻盈得不沾染尘埃。
在空中翱翔,像鸟儿的翅膀,倒映在溪涧中,仿佛鱼鳞般闪烁。
它在临汾之地兴起,让人联想到出峡的神灵。
它带来的雨水将最终缓解干旱,不仅仅是为贤者降临。

注释

山静:宁静的山。
云初吐:云雾初现。
霏微:轻微的。
触石新:拂过石头带来清新。
碧岫:青翠的山峰。
占青春:象征春天。
如虹气:像彩虹的气态。
不让尘:不沾染尘埃。
凌空:在空中。
翼:翅膀。
映涧:倒映溪涧。
异起:兴起。
临汾鼎:临汾之地。
出峡神:出峡的神灵。
为霖:带来雨水。
济旱:缓解干旱。
降贤人:降临给贤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春景图。开篇“山静云初吐,霏微触石新”两句,勾勒出山峦静寂之际,云雾初现,轻柔地拂过岩石,显得格外清新。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无心离碧岫,有叶占青春”两句,则表明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宁静,无需挂念于远方的碧绿山峦,只是在眼前的自然界中感受着生命的活力,似乎树木之叶都在诉说着青春的故事。

“散类如虹气,轻同不让尘”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将诗人心中的情感比作彩虹般的气息,既轻盈又纯净,不受尘世的羁绊。这里的“不让尘”强调了超脱凡俗的心境。

“凌空还似翼,映涧欲成鳞”两句,则通过对山石和流水的描写,将自然景象与飞鸟、游鱼相比喻,传达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生灵状态,以及生命力强大的感觉。

“异起临汾鼎,疑随出峡神”两句,诗人借助历史文化中的典故,如同古代祭祀时山岳之巍然成鼎的奇观,表达了自然景象的雄伟与神秘,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心中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最后,“为霖终济旱,非独降贤人”两句,表明这场山中的云雨,不仅仅是滋润干旱之地,更有着普度众生的深意。这里的“非独”,则暗示了自然恩泽的广泛和无私。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超越尘世烦恼、达到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1)

张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兄彻,有文名。为宣武节度从事,以心疾废居。事迹见韩愈《清河张君(彻)墓志铭》。《全唐诗》存诗1首

  • 生卒年:806

相关古诗词

风光草际浮

纤纤春草长,迟日度风光。

靃靡含新彩,霏微笼远芳。

殊姿媚原野,佳色满池塘。

最好垂清露,偏宜带艳阳。

浅深浮嫩绿,轻丽拂馀香。

好助莺迁势,乘时冀便翔。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使至三姓咽面

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

一朝抚长剑,万里入荒陬。

岂不服艰险,只思清国雠。

山川去何岁,霜露几逢秋。

玉塞已遐廓,铁关方阻修。

东都日窅窅,西海此悠悠。

卒使功名建,长封万里侯。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山行见孤松成咏

孤松郁山椒,肃爽凌清霄。

既挺千丈干,亦生百尺条。

青青恒一色,落落非一朝。

大厦今已构,惜哉无人招。

寒霜十二月,枝叶独不凋。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云壑凝寒阴,岩泉激幽响。

形式: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