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溪.自题立照,用伯端韵

欲上浮图第七层。最无凭藉也能凭。

禅机参透不须嗔。

慧业证成身后果,丹心照彻佛前灯。

厌伊哀乐日侵寻。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融合了佛教与个人修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佛法及自我超越的独到见解。

首句“欲上浮图第七层”描绘了诗人追求精神高度的意向,浮图即佛塔,象征着修行者攀登智慧之巅的旅程。第七层则可能寓意着深入佛法、达到较高层次的理解和领悟。

“最无凭藉也能凭”一句,表达了在修行过程中,即使没有外在的依靠或支持,内心的力量和信念足以支撑自己前行。这体现了禅宗中强调的自力更生、内在觉醒的重要性。

“禅机参透不须嗔”揭示了通过深入禅修,理解宇宙真理后,内心的平静与宽容,不再因外界事物而产生愤怒或不满的情绪。禅宗强调的是通过冥想和观察,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慧业证成身后果,丹心照彻佛前灯”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智慧的实践(慧业)实现内心的证悟,这种证悟如同照亮佛前的明灯,不仅照亮自己的心灵之路,也给予他人光明和指引。这里的“丹心”可能象征着诗人赤诚的心灵和坚定的信仰。

“厌伊哀乐日侵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哀乐的厌倦,认为这些情感的波动只是暂时的现象,不应成为束缚心灵的枷锁。通过修行,可以超越这些情感的起伏,达到更加平和与自由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超越的追求,以及对世间情感的超脱态度。它不仅是一首自题立照的作品,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和艺术化的表达。

收录诗词(110)

陈步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浣纱溪

破帽蹇驴逐锦鞍。也如饥客眼长寒。

尘中谁识酒肠宽。

独立苍茫怜色相,空空难拾旧时欢。

菩提自在任人看。

形式: 押[寒]韵

蝶恋花.题美人背镜图

缕雪成肤云作髻。摇曳腰支,倚向菱花里。

为妒惊鸿双影丽。含情不道伊名字。

试唤回眸添妩媚。又背檀郎,辜负金莲细。

好化荷珠来叶底。圆翻面面俱如意。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和伯端韵

红杏梢头花几许。一夜东风,吹落苍苔去。

燕子衔归浑自语。闷人又是潇潇雨。

十二楼高谁住处。寒食青骢,记得来时路。

欲觅彩云同买醉。恐伊惹起伤春泪。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菩萨蛮.答伯端香江春日杂咏四阕(其一)

红楼近水环三面。风光未许寻常见。几度绣帘垂。

春深燕子知。阑干何屈曲。倚上人如玉。

翠色接眉弯。隔江无数山。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