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卉趁枯死,香金斗晚葩。
甘名应得露,野色岂如家。
俗态惜迟暮,芳情谁怨嗟。
重阳樽酒伴,不见牡丹花。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在秋日里的独特魅力与坚韧精神。诗人韩琦以“万卉趁枯死”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秋天万物凋零的景象,而菊花却在这样的环境中绽放,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生命力。接着,“香金斗晚葩”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菊花比作金色的斗艳之花,强调其在晚秋时节的独特香气和美丽。
“甘名应得露”表达了菊花甘愿承受露水的洗礼,象征着菊花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野色岂如家”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菊花在野外生长的自然之美,与人工栽培的花卉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其自然本色的珍贵。
“俗态惜迟暮,芳情谁怨嗟”两句,揭示了社会上对菊花迟开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不因外界评价而改变自己本性的赞赏。最后,“重阳樽酒伴,不见牡丹花”点明了菊花与重阳节的深厚联系,以及它与牡丹花的不同命运,进一步凸显了菊花在诗人眼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内在的坚韧,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不详
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寺枕隋家废苑前,登高还此会僚贤。
凭轩莫赋悲秋事,剩撚黄花送酒船。
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
古邑万山里,区区一尉行。
高堂方待养,寸禄岂宜轻。
身屈何伤道,才多少晦名。
赠言如可取,荣路坦然平。
当年都寺接贤初,屈指光阴一纪馀。
自说三茆深处稳,不逢又鲤寄来书。
隔江闻授诸生业,命驾因烦长者车。
得见新诗与高论,积年劳吝已全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