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江源对滕茂实及其兄长的感慨之作。滕茂实作为宋工部侍郎,在被金人俘虏后坚守气节,不屈而死,展现了他坚贞不渝的丈夫之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兄长,先于他投降了金人,这种行为与滕茂实的忠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诗中通过“兄弟俱官宋,拘留共在金”两句,描绘了兄弟二人同为宋朝官员,却因不同的选择而命运迥异的场景。接着,“浮沉奴婢态,铁石丈夫心”一句,将兄长的奴仆般的行为与滕茂实的刚毅之心进行对比,进一步凸显了滕茂实的高尚品质。
“朽骨人争唾,荒坟我独寻”两句,通过描述人们对于兄长的遗骸的不屑与冷漠,以及诗人独自前往滕茂实墓地的举动,表达了对滕茂实忠诚与气节的敬仰之情。最后,“千秋青史上,芳臭不同襟”一句,总结了历史对滕茂实和其兄长的不同评价,强调了忠诚与背叛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同价值与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滕茂实及其兄长不同选择的对比,以及诗人对其忠诚与气节的赞美,深刻揭示了忠诚与背叛在道德与历史中的不同价值,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