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舟采石

我昔南游武昌夏口之山川,赤壁吊古齐安边。

又尝北抵鹤唳风声地,八公山前望淝水。

谁令舣舟牛渚矶,楼船蔽江忆当时。

周郎未战曹瞒走,谢安一笑苻坚危。

黄云如屯夜月白,箭痕刀痕满枯骨。

健儿饭饱饮马来,意气犹雄歌尚烈。

只今采石还戍兵,诸将奄奄泉下人。

饭囊盛饭酒瓮酒,位去三衙称好手。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曾经往南游历武昌和夏口的山水,站在赤壁边怀古齐安。
又曾向北抵达风声鹤唳之地,八公山前遥望淝水河畔。
是谁让我停船在牛渚矶,想起当年楼船蔽江的壮丽景象。
周瑜还未交战曹操已逃窜,谢安轻松一笑让苻坚陷入危机。
夜晚黄云密布,月光皎洁,战场上箭痕刀痕刻在枯骨上。
英勇的士兵吃饱喝足,斗志昂扬,歌声激越。
如今采石矶仍有戍守的军队,将领们已长眠地下。
他们的饭袋成了装饭的容器,酒瓮成了酒杯,官职离开三衙,也算高手。

注释

南游:向南游历。
武昌夏口:古代地名,长江沿岸。
赤壁:三国时期著名战场。
齐安:古地名,今湖北黄冈附近。
鹤唳风声:形容风声凄厉,像鹤鸣。
八公山:安徽淮南的山脉。
牛渚矶:长江中的岩石。
楼船:大型战舰。
周郎:指周瑜,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曹瞒:曹操的小名。
谢安:东晋名臣。
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君主。
黄云:形容战争尘土弥漫。
箭痕刀痕:战争留下的痕迹。
饭囊:比喻空虚无能的人。
三衙:宋代禁军最高统帅机构。
好手:擅长于某事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英雄情结的抒发。开篇便以“昔”字起首,表达了对往昔南游的追忆,那些武昌夏口之山川、赤壁吊古齐安边的景象似乎还历历在目。接着,“又尝北抵鹤唳风声地,八公山前望淝水”则是诗人对另外一次旅行经历的描绘,这种南北两地的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谁令舣舟牛渚矶,楼船蔽江忆当时”中,“谁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一种无奈和疑问,而“舣舟牛渚矶,楼船蔽江”则是诗人用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状态,似乎在强调一种英雄末路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周郎未战曹瞒走,谢安一笑苻坚危”两句,提到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事件,通过周瑜、曹操以及谢安与苻坚之间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英雄时代的怀念和景仰,以及面对强敌时的从容与智慧。

“黄云如屯夜月白,箭痕刀痕满枯骨”则是对战争残酷的一种描绘,“黄云如屯夜月白”中,黄云可能象征着战争的尘埃和悲壮,而“箭痕刀痕满枯骨”则直指战场上的血腥与死亡。诗人通过这些形象传达出一种对英雄生命的尊敬和对战争惨烈的感慨。

紧接着,“健儿饭饱饮马来,意气犹雄歌尚烈”两句中,尽管“健儿”可能已不再年轻,但内心的豪情壮志并未减退。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英雄末路仍自有风骨的精神状态。

最后,“只今采石还戍兵,诸将奄奄泉下人”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奈描述,“采石还戍兵”可能指的是诗人目前的平凡工作,而“诸将奄奄泉下人”则是对历史英雄与自己当前境遇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英雄不再、时代更迭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往昔英雄时期的怀念,也有对自己英雄气概不减的肯定,同时也有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无奈。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送王东乡归天台(其一)

枚数人才难倒指,有如公者又东归。

班行失士国轻重,道路不言心是非。

载酒青山随处饮,谈诗玉麈为谁挥。

归期趁得东风早,莫放梅花一片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胡仲方(其一)

略无一物将人意,更逐行轩去似飞。

剩把清吟供惠远,聊将远出当依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送程伯俞赴海陵苏使君之招

红裙族雕筵,一醉当鲸吸。

使君若问余,为道贫彻骨。

形式: 五言绝句

海棠得无字

步障蜀州锦,重重碧罗襦。

娇多不胜春,十五未嫔夫。

我欲金屋之,贮以贡上都。

窈窕飞世间,秾李侍绿珠。

冶容致人疑,讵知非妖狐。

雉扇开绿绮,君王丽华俱。

后庭非无花,有宠争得无。

八姨淡手抹,试妆不施朱。

不如玉环翠,睡起姿态殊。

人言花倾国,况乃下蔡乎。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