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严复所作的《题孙师郑感逝诗卷(其三)》。诗中,诗人通过“寥亮山阳笛一枝”描绘出一种哀婉的音乐场景,仿佛是山阳之畔传来的笛声,凄凉而动人。接着,“子期新赋极凄其”引用了《列子·汤问》中的典故,借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对亡友孙师郑的深切悼念,认为他的诗作同样充满了深深的哀伤。
“感音不独悲嵇吕”进一步延伸了音乐与情感的联系,提到嵇康和吕安两位古人,他们在音乐和友情上也有相似的悲剧命运,以此强化了对孙师郑的哀思。最后,“亦为当涂湣黍离”引用《诗经·小雅·黍离》的典故,表达了对社会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者如黍离之悲的共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音乐为引,通过典故抒发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情感深沉,意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