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琐窗寒·晓色》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词人郑元昭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晨庭院的宁静画面。词的开篇以“几点星黄,一弯月淡”起笔,寥寥几笔勾勒出黎明时分的天空,星星点点,月色朦胧,透露出淡淡的寒意。接着,“晓寒庭宇”四字进一步渲染了早晨的清凉气氛。
“疏帘掩映,望里迷濛轻雾”描绘了窗帘缝隙中透出的景象,远处的景色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随着梵钟声响起,词人通过“数梵钟、百八声残”暗示时间的流逝,而“窗纱明灭兰釭炷”则描绘了室内烛光摇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
“看朦胧似暝,有谁解领,这般清趣”表达了词人对这种清晨静谧之美的独特感受,似乎只有他能领略这清雅的意境。接下来,词人回忆起夏日乘船赏景的情景,“江渚。舣舟处”,“茗碗追凉,荷筒捐暑”展现了夏日的惬意与闲适。
然而,美好的回忆并未消散词人的离愁,“东风微白,略辨眠鸥沙路”,暗示着离别之情。最后,“向长亭、为我销魂,目断愁天苦”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伊人的深深思念,以及离别后无尽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和回忆中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