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同仲穆诸公游道场山和东坡韵

道场山深美林麓,坡老文章照岩谷。

簿书休暇得良朋,载酒幽寻欢意足。

朝寒岚重阴漫漫,石头路滑青屈盘。

仰瞻孤塔倚岛汉,俯听绝壑鸣飞湍。

老僧爱客煮茗出,暂与閒云分半席。

自言住山八十年,夹道长松手亲植。

家人好事携歌鬟,为予啸傲泉石间。

壶觞到处即倾倒,何必西湖与东山。

郡圃花开少晴旦,屈指春光已过半。

百年行乐能几何,烂醉芳时莫长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赵涣在元代的一次游历道场山的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之美、友人之乐以及自然之趣。首句“道场山深美林麓”,开篇便以道场山的深邃与美丽林麓吸引读者的视觉与想象。接着,“坡老文章照岩谷”一句,巧妙地将宋代文学大家苏轼(坡老)的文采比作照亮山谷的光芒,既赞美了苏轼的文学成就,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文学创作的灵感。

“簿书休暇得良朋,载酒幽寻欢意足”两句,描绘了诗人得以暂时放下公务,与好友一同载酒游览山林,享受着内心的满足与快乐。随后,“朝寒岚重阴漫漫,石头路滑青屈盘”则通过晨雾与山路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仰瞻孤塔倚岛汉,俯听绝壑鸣飞湍”两句,诗人抬头望见孤塔矗立于山间,低头聆听深谷中激流的轰鸣,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雄浑。接下来,“老僧爱客煮茗出,暂与閒云分半席”描绘了与老僧相遇的情景,通过煮茶、分享坐席的小细节,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自言住山八十年,夹道长松手亲植”一句,老僧的叙述透露出他对山林的深厚情感与长期的守护。最后,“家人好事携歌鬟,为予啸傲泉石间”写出了随行家人的参与,以及他们在自然中的欢声笑语,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

“壶觞到处即倾倒,何必西湖与东山”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赏,认为无需刻意追求名山大川的美,眼前的道场山同样令人陶醉。接下来,“郡圃花开少晴旦,屈指春光已过半”描述了春天的短暂与珍贵,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百年行乐能几何,烂醉芳时莫长叹”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同时也暗示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文活动的温馨,还蕴含了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时间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4)

赵涣(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竹阵图

坡翁胸次何磥砢,杂遝千矛攒万笴。

一生长为竹写神,落纸筼筜森可把。

青云纠纠晓相压,苍雪纷纷昼仍堕。

长鎗磨戛飐绿沉,细甲钩连纽青锁。

此幅分明作阵图,左右中坚皆勇果。

正如绛侯剪诸吕,麾下健儿齐袒左。

又如赤壁走阿瞒,一炬怒鏖黄盖火。

囊沙壅水待半渡,摩垒斩关知彼我。

此君意气有如许,讵可奔北降老可。

金莲道人亦好事,远游爱鼓沧浪柁。

斛珠不买青楼娼,博取归来云颇颇。

敲门拄杖弃不用,砚几书屏邀对坐。

客来无诗不与语,琢肾雕肝谁得罢。

一朝去主芙蓉城,付与郎君重封裹。

我来愧在作者后,品画题诗忘缕琐。

周彝商鼎篆奇谲,赵璧随珠光璀瑳。

摩挲病眼拂卷素,玉节金枝纷娿娜。

雨中三日不出门,四客相看足如跛。

就中两客程与陈,吐辞清新曾帖妥。

回头动是三十霜,快读令人夷坎坷。

长潘短李炳貂豹,紫岩汶阳嗔果裸。

我诗乞与作衙官,掷笔乱峰青朵朵。

形式: 古风

五泄山

两崖镵天不容舠,玉龙喷壑翻云涛。

冰山潨下白石碎,雪浪捲起银台高。

天风吹寒草木冻,六月飞霜洒阴洞。

青蛇跳出一线长,赤口倾波渴云梦。

云奔雷激趋群灵,天关咫尺通幽冥。

岩头好借一勺水,六合尽洗尘埃清。

形式: 古风

玉女洞

星官何年游太清,飞来化作高崖青。

天地无心蕴精巧,造化有迹通幽灵。

神剜鬼凿妙镌削,瑶台清冰出万壑。

剑光穿斗射龙文,元气蟠空孕西角。

东南宇宙烟濛濛,卞和夜泣空山中。

何人更施补天手,为我献入明光宫。

形式: 古风

洞岩山

石楼突兀开仙宫,海上驾出金鳌峰。

龙窝久蛰云雾冷,蚁穴或作王侯封。

嵌空深入九地底,虚壑飉飂朔风起。

冰丝有泪泣鲛珠,棋局无声敲玉子。

六丁凿斧光精莹,我欲铲破阴崖扃。

火轮飞出天鸡鸣,万国同照阳乌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