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图

陶唐天子调八风,凤仪兽舞明廷中。

谁知鼓腹行歌者,复有山中击壤翁。

短袖单衣露两肘,野状村容不自丑。

掀髯笑傲肩相随,共道帝力我何有。

柳谷饯日旸谷宾,老翁那记昏与晨。

一作一息有出入,时耕时凿无冬春。

蓂荚开残又朱草,生来未识平阳道。

海隅赤日烧九州,寰中息壤汨洪流。

已见天戈挥丹浦,更闻风伯殪青丘。

老翁其间百不忧,直从红颜到白头。

君不见许由逃尧劳步履,巢父洗耳污清泚。

华封老人费言辞,康衢小儿强解事。

姑射丰姿虽可珍,神仙彷佛信难真。

君看击壤千年后,多少行歌带索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击壤图》描绘了一幅古代和谐社会的生动画面。首句“陶唐天子调八风,凤仪兽舞明廷中”展现了盛世气象,天子治理有方,宫廷热闹非凡。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民间,“谁知鼓腹行歌者,复有山中击壤翁”,描述了百姓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即使是最简单的击壤游戏也能带来快乐。

“短袖单衣露两肘,野状村容不自丑”描绘了农夫朴素的衣着和自然的仪态,他们毫不在意外在的评价,只专注于生活本身。“掀髯笑傲肩相随,共道帝力我何有”则表达了人们对国家恩惠的感激,认为自己的幸福源于皇帝的德政。

“柳谷饯日旸谷宾,老翁那记昏与晨”以日出日落象征生活的循环,老翁不知昼夜,只知耕耘劳作,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蓂荚开残又朱草,海隅赤日烧九州”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天地间生生不息的力量。

后半部分,诗人借神话传说,如“天戈挥丹浦,风伯殪青丘”,寓言天下太平,老翁无忧无虑,直至白头。最后,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即使是神仙般的许由和巢父,也有世俗的一面,而击壤翁的平凡生活却更显得珍贵。

总的来说,《击壤图》是一首赞美盛世、歌颂百姓安乐生活的诗,同时也寓含了对人性和社会理想状态的思考。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离席行送彭一

昔子从军巴蜀山,横戈千里何间关。

坐使麒麟日月焕,行收鱼鸟风云闲。

文武才名归一姓,兄弟勋华许谁并。

起晚已谢时运倾,当阳再睹乾坤正。

陟冈在原来复返,海水天风岁将晚。

行行白马燕雪深,飞飞黄鹄秦云远。

离堂命酒羽觞疾,毕昂盈轩月东出。

主人留连客离席,慷慨为子歌今夕。

形式: 古风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形式: 古风

过驻节桥读东阜刘远夫公碑文怆然有感

溪尾水沄沄,峰头正夕曛。

含栖经驻节,洒泪读遗文。

桥南花如浣花好,桥北油油生碧草。

草色逐年新,花开又一春。

可怜东阜客,今作北邙尘。

忆昨锦江离别处,江边手折垂杨树。

千里还乡不见君,断肠邻笛山阳赋。

形式: 古风

普市

孤城比屋雪封瓦,重露浓岚幂四野。

飘飖风凹巧回鸢,凝涸冰槽工溜马。

倦客落日投主人,冷突无烟炊湿薪。

敢辞白首禦魑魅,眼见木夫尤苦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