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孝陵》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对孝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人事沧桑的深刻感慨。
首联“备极艰虞势自乘,总非前古得相称。”开篇即以“备极艰虞”描绘出历史的艰难与曲折,暗示了孝陵所在之地曾历经无数的风雨与挑战,这种形势并非古代所能完全比拟的。这里不仅赞颂了孝陵的历史地位,也暗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颔联“干戈尚笑谋秦动,贫贱谁知继舜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干戈”与“谋秦”的对比,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两种状态的反思,以及对历史人物如秦始皇与舜帝的功过评价。同时,“贫贱谁知继舜兴”一句,借指后世之君是否能继承先贤之德,体现了对道德与政治传承的关切。
颈联“淮上晚云空易黑,鄱阳春水不曾澄。”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苍凉而深邃的氛围。淮上的晚云变幻莫测,鄱阳湖的春水却始终未能澄清,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一种隐喻,暗示着人事的复杂与不易。
尾联“钟山草木无樵入,日落鹃啼问孝陵。”以钟山的草木无人砍伐,日落时分杜鹃鸟的啼鸣,为孝陵增添了几分肃穆与哀愁。这不仅是对孝陵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追思与缅怀,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孝陵》诗通过对孝陵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道德、政治、自然与人性的多重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