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

备极艰虞势自乘,总非前古得相称。

干戈尚笑谋秦动,贫贱谁知继舜兴。

淮上晚云空易黑,鄱阳春水不曾澄。

钟山草木无樵入,日落鹃啼问孝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孝陵》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对孝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人事沧桑的深刻感慨。

首联“备极艰虞势自乘,总非前古得相称。”开篇即以“备极艰虞”描绘出历史的艰难与曲折,暗示了孝陵所在之地曾历经无数的风雨与挑战,这种形势并非古代所能完全比拟的。这里不仅赞颂了孝陵的历史地位,也暗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颔联“干戈尚笑谋秦动,贫贱谁知继舜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干戈”与“谋秦”的对比,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两种状态的反思,以及对历史人物如秦始皇与舜帝的功过评价。同时,“贫贱谁知继舜兴”一句,借指后世之君是否能继承先贤之德,体现了对道德与政治传承的关切。

颈联“淮上晚云空易黑,鄱阳春水不曾澄。”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苍凉而深邃的氛围。淮上的晚云变幻莫测,鄱阳湖的春水却始终未能澄清,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一种隐喻,暗示着人事的复杂与不易。

尾联“钟山草木无樵入,日落鹃啼问孝陵。”以钟山的草木无人砍伐,日落时分杜鹃鸟的啼鸣,为孝陵增添了几分肃穆与哀愁。这不仅是对孝陵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追思与缅怀,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孝陵》诗通过对孝陵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也蕴含了对道德、政治、自然与人性的多重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61)

梁以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沛中

一入徐州一路长,几家鸡犬共斜阳。

书生已老无姬梦,云气空传有汉乡。

二世殿门焚犴狴,六王宫瓦落鸳鸯。

独馀残槛寒烟下,感激歌风泣数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吴中

万壑千岩绿似苔,烟云盘到大江开。

人当斜日从禽过,谁更秋风采药来。

臣眼冷悬亡国泪,女钗香没牃廊灰。

子山亦有无穷恨,天意如斯未足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南都

九叶扬朱起大川,南都灵气未为偏。

中原拨乱三千甲,反距兴王二百年。

白水午风高欲雨,赭阳春草绿生烟。

赤符亦似皆神物,岂有沱河不必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楚中

君王龙御覆江萍,才子冤魂上杜蘅。

似此尽关天有数,使人徒恨水无情。

梦沉巫峡云难断,泪暗荆门玉又生。

十五女儿还学舞,夜深何处紫箫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