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辅臣宗兄赴平鲁兼寄望峰

马鸣夜火戒征车,北出居庸去路余。

云势九边临塞惨,雪痕三月冒沙虚。

民耕断碛时登粟,官坐空衙或艺蔬。

隔面十年家万里,莫惊相视鬓斑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宗兄前往平鲁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边关战事与民生的艰辛。首句“马鸣夜火戒征车”以夜晚的马嘶和烽火为背景,渲染出紧张的行军气氛。接着,“北出居庸去路余”点明了出征的路线,居庸关北出,暗示征程遥远。

诗人通过“云势九边临塞惨,雪痕三月冒沙虚”两句,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严酷环境,云雾笼罩,积雪未消,即使在春天也充满荒凉。接下来,“民耕断碛时登粟,官坐空衙或艺蔬”描述了边地人民艰难的生活,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勉强种植,官员则在空荡的官署中自给自足。

最后两句“隔面十年家万里,莫惊相视鬓斑如”表达了对宗兄的深深牵挂,虽然分别已久,但十年如隔天涯,两鬓斑白的相视,更显离别的沧桑与岁月的无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对友人的关怀与对边疆民生的忧虑。

收录诗词(16)

钱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七同徐镜秋望月

脱木西风日夜飞,中庭月白见星稀。

琼楼高更知霜早,已进《豳风》问授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送师荔扉之永平府

霜飙连夜飞,客子待晓发。

仆夫起秣马,乌叫女墙月。

荡荡卢龙阙,茫茫右北平。

古来雄俊人,几辈腾英声。

书生何足为,往来甘饥疲。

饥疲不自惜,足以昌吾诗。

来见菊始黄,去食蟹垂尽。

日月暗移人,奄忽若旋轸。

予鬓无多发,变素已三年。

子眸炯若星,先日明曙天。

家近海西南,游穷海东北。

海水自通波,日夕荡胸臆。

有时忽清发,出声来天风。

鲲鹏两么䯢,视之若斯螽。

所惜竹林子,归向故山卧。

不然竞出奇,迭唱与子和。

子去余何嗟,相期在桃花。

何缘写此诗,寄向天之涯。

形式: 古风

龙门作寄望峰

龙门蔽洛峥两山,清伊北走经其间。

一年佳赏惟有雪,尽补缺坏苏枯顽。

嗟此天生奇妙地,偏遭刳斫丁时艰。

祸首胡灵继周照,造寺日役千倕般。

穷极土木意不已,山灵无术免忧患。

我昨南归值晴霁,周视不禁凋朱颜。

宾阳洞古尚因势,幽暗故是鬼所寰。

夺取为佛雕巨像,青螺簇脑千髻鬟。

露胸袒右尽趺坐,捧以么䯢鬅头蛮。

门侧力士倚壁立,鳞甲动肘修蛇擐。

肩差足比尚不一,悉抹金碧填朱殷。

最后黝黑视不审,高处似是垂花鬘。

嗟此地乃作俑始,余遂踵事日无闲。

有如道左一家宅,巨壁凿空成通阛。

侧倚傍附亦不论,举椎持凿缒或攀。

一龛工就费几许,径见连车倾府圜。

就中岂但司农积,恐兼司寇之罚锾。

氓隶何识亦奔走,金银菽帛输无悭。

纷纷似中风狂疾,甚有妇女捐钗镮。

高簇蜂房下狗窦,遍列对岸穷前湾。

自知奉佛以祈福,豪毛肯恤茕与鳏。

密文酷网连连起,无辜十九填狴犴。

当时岂无有识者,目击徒有悲泪潸。

窃议语未及脱口,已见流血戮谤讪。

岂料留遗到今日,犹藉只便虱阴奸。

像设摧折莓苔杂,腥腐熏灼烟煤黫。

娲皇补天尚有石,谁乞补此初质还。

又无壮士手巨刃,尽情为我纤悉删。

懿哉滕六善所职,玉花剪刻一律颁。

回旋少覆乘巽二,抵隙投闲力尤娴。

遂使山灵霍然起,亭亭瑶立忘夙瘝。

我沿濯龙池再往,寒磴滑披冻管。

鸿雁低下时留爪,高坐惜尾余白鹇。

疑冰芃狐隐不渡,深罅剩有扑朔跧。

瑶林玉树各挺挺,未惜埋死幽丛蕳。

昔者思公守洛日,坦怀待士无防闲。

留此纵赏属欧谢,酒车载妓来班班。

我行无侣唱无和,一形一影何孤孱。

有兄遥阻太行北,极望不见天井关。

荒店冻杯只独酌,烧残烛泪花斑斓。

拨灰炙砚送长夜,欹倾纸上千痕斑。

重缄欲寄待明发,倒身被底如弓弯。

清伊对户亦识我,寒声丙夜逾淙潺。

形式: 古风

南阳道中家力堂呼一露车并载疾行因作此诗

有栈之车晨载途,日欲出地烟模糊。

触轮挂啼冰顽粗,一骃一駮羸且驽。

登之恟恟百忧俱,御乃欲速鞭而驱。

驱之遇坎乃下扶,吾兄意色略不殊。

笑谓此岂遂足虞,自从陊地门悬弧。

天地中身盘中珠,九龙江瘴如炊炉。

地厌行人肝脑涂,生还得骑生马驹。

逾江河暨燕之都,喀尔喀乌里雅苏。

无冬无夏衣羊狐,没腰积雪冻禾枯。

窥觇数数来鸢乌,此行还乡实不图。

更知他日胡底乎,傥从汝意东游吴。

风狂浪大舟楫孤,舟中人血蛟龙须。

据鞍之臀久无肤,移置车上亦何输。

知处身如橛株拘,相与并载何惊吁。

我闻兄言捋兄须,大块劳生有是夫。

有如我者信非夫,挽车平地犹趑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