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晋辅长和靖

传家气脉固深长,挟策来登和靖堂。

南渡金声元不泯,西庵草色可能荒。

要知持守为涵养,好把精微重发扬。

共喜慈帏得甘旨,他时远到未渠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家族的精神传统深厚绵长,手持书籍来到和靖堂。
南宋以来的文采声名并未消亡,西边的庵堂草木或许已荒凉。
要知道保持和修养的关键在于内敛,应大力弘扬精深的学问。
共同欢喜,因为慈祥的母亲能得到美好的滋养,将来还有更长远的希望。

注释

传家:家族传承。
气脉:精神血脉。
固:稳固。
深长:深远长久。
挟策:拿着书卷。
和靖堂:指诗人所处的堂屋,可能有文化或历史意义。
南渡:南宋南迁。
金声:文采声名。
元:本来。
泯:消失。
西庵:西方的庵堂,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文化场所。
草色:草木生长情况。
可能:也许。
荒:荒废。
持守:保持和坚守。
涵养:修养内在。
精微:精深微妙的道理。
慈帏:慈祥的母性庇护。
甘旨:美味的食物,引申为母亲的关爱。
他时:将来。
远到:延伸到未来。
未渠央:还未结束,还有延续。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牟巘所作,名为《送程晋辅长和靖》。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程晋辅即将离去的情感,以及对于知识传承和个人修养的一种期待。

"传家气脉固深长,挟策来登和靖堂。" 这两句表达了对家族文化底蕴的自豪以及对于学问修养的追求。"挟策"一词显示出程晋辅作为学者身份的尊贵。

"南渡金声元不泯,西庵草色可能荒。"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景,"南渡金声"暗示着往日繁华如今已然消逝,而"西庵草色可能荒"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自然变化和沧桑。

"要知持守为涵养,好把精微重发扬。" 这两句强调了对于学问修养的坚持与不断提升。作者鼓励程晋辅在未来的旅途中,要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自己的学术成就和品德修养。

"共喜慈帏得甘旨, 他时远到未渠央。"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朋友能够得到上级的赏识与支持的共同喜悦,以及希望他未来旅途中能一直受到好运的眷顾而不遇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友情、学问和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特有的文化自觉与时代关怀。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送屠存博教授溧水

直道方心古所难,任渠俗眼笑儒冠。

子龙有屋犹黄壤,老郑无毡漫冷官。

一片湖光清客署,三州鼎足屹书坛。

只应翠绿迎人意,岁月功名正好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宴公孙倅乐语口号

后先相守是乡人,自有都梁见未曾。

药玉船中频送酒,镂金胜畔又行灯。

雁桥旧梦犹能记,凤阙新除自此升。

一笑不妨追乐事,坐看诸县乐丰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宴交代杨寺丞乐语口号

眉间黄色喜浮浮,天遣鸾皇为相攸。

新绾丝纶归右掖,旧游泉石记南州。

春风自满甘棠国,晓雪初晴杜若洲。

乐饮更为三百住,邦人未许别贤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宴交代赵寺丞乐语口号

帝教云牧重云山,柱辄清朝玉立班。

八月星槎来海上,九天藜杖照人间。

烦公政事文章手,开此江山父老颜。

若到西湖应记取,明年此日看徵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