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闵园

寸余天似柴窑碧。修竹穿篱出。

满地碎秋声,白鸟青虫,生长芙蓉国。

森然奇鬼池边石。红叶缠青壁。

屐齿意忘归,醉倚层楼,三弄枫林笛。

形式: 词牌: 醉花阴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闵园的秋日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先,“寸余天似柴窑碧”,开篇即以“柴窑碧”形容天空的深邃与纯净,仿佛是瓷器般温润而富有质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宁静。接着,“修竹穿篱出”,竹子穿过篱笆,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同时也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满地碎秋声,白鸟青虫,生长芙蓉国。”这一句通过“碎秋声”描绘了秋天特有的声音,如落叶、风声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白鸟与青虫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而“芙蓉国”则暗示了这片土地的美丽与富饶。

接下来,“森然奇鬼池边石,红叶缠青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闵园的自然景观。池边的石头形态各异,仿佛是自然界中的奇鬼,而红叶与青壁的对比,则展现了秋天的色彩斑斓。红叶在青壁的映衬下更加鲜艳夺目,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美感。

最后,“屐齿意忘归,醉倚层楼,三弄枫林笛。”表达了词人对闵园美景的喜爱与留恋。他漫步其间,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酒醉后倚靠在层楼上,听着枫林中悠扬的笛声,才渐渐回过神来。这一场景既体现了词人的悠闲与洒脱,也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闵园秋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情感的丰富。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

收录诗词(255)

宋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八大诗家之一。汉族。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 字:玉叔
  • 号:荔裳
  • 籍贯:莱阳(今属山东)
  • 生卒年:1614~1674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南国牡丹始开吴六益董苍水过饮薄暮方归

碧沼看鱼媵,雕栏放鼠姑。君来拍手唱乌乌。

恰好枝头啼鸟、唤提壶。嫩白全羞粉,嫣红半点朱。

醉眠堪卧锦氍毹。偏要戴花归倩、细君扶。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浪淘沙.昭君套

宜伴铁兜牟。却在妆楼。文姬遗制尚风流。

扶上云鬟频熨贴,紫玉搔头。临镜转含羞。

笑展双眸。起来呵手戏藏□。

密语檀郎低附耳,底是温柔。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秋旅

风雨十分骄。怒似江潮。愁来我欲睡乡逃。

促织多言偏不允,枕畔叨叨。强半客僧寮。

琴剑萧条。一枝难稳愧鹪鹩。

来岁西窗须记取,莫种芭蕉。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杨子中流望金山北面

谁削玉嶙峋。千尺云根。蛟龙深护海西门。

金碧楼台青黛树,小李将军。雁影落纷纷。

唤起江豚。钟声两岸客边闻。

登陟不如遥望好,倒影斜曛。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