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弟诚之诗社燕之作(其二)

欲归谁不遣君归,却恨归来事事违。

烽火未休家信少,山州良是故人稀。

黄金入手还能散,白雪盈头不肯飞。

试问春愁都几许,长江滚滚日晖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与归乡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战乱中家书稀少、故人难寻的感慨。首联“欲归谁不遣君归,却恨归来事事违”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既渴望归家,却又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归来的路上事事不如意,充满了遗憾与痛苦。颔联“烽火未休家信少,山州良是故人稀”进一步点明了战乱背景下的社会现状,烽火连天,家书难达,山州之地,故人稀少,凸显出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颈联“黄金入手还能散,白雪盈头不肯飞”运用比喻手法,以“黄金”象征财富,“白雪”象征年华,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在动荡时局下,个人命运的无常与脆弱。尾联“试问春愁都几许,长江滚滚日晖晖”则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更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通过长江的滚滚流水和日光的照耀,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友情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价值。

收录诗词(183)

段克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字:复之
  • 号:遁庵
  • 籍贯: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 生卒年:1196~1254

相关古诗词

红梅用诚之弟韵(其一)

梅花香里倚蒲团,万事人间总不干。

醉梦每怜春意浅,诗魂长绕夜枝寒。

记曾上苑溪边见,又向前村雪里看。

回首青蕤已如豆,齿牙衰朽怯微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红梅用诚之弟韵(其二)

小梅初破月团团,戏蝶游蜂未敢干。

醉脸不禁经宿雨,芳心似欲诉朝寒。

乍惊别后容华换,更与樽前仔细看。

便好栽培近东阁,免教风味一生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排遣

四海干戈战血腥,头皮留在更须名。

病寻药物为閒计,闷引文书作睡程。

万事转头慵挂眼,一杯到手最关情。

此身定向山閒老,我与山英有旧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暮春有感(其一)

忙携歌酒趁清欢,桃李多能几日看。

欲识诗人愁绝处,落花时节一凭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