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余玉馨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景象。
首句“秋声昨夜入梧桐”,以“秋声”开篇,暗示了季节的更替,梧桐叶落的声音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秋天的使者,悄无声息地宣告着季节的变换。梧桐树作为秋季的象征,其落叶之声,不仅渲染了秋夜的氛围,也引发了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次句“金井银床影半空”,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致。金井和银床在这里并非实指,而是借用了古代建筑中的元素,通过“金”与“银”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华美而清冷的视觉效果。同时,“影半空”则强调了月光的皎洁与明亮,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的朦胧感。
第三句“捣尽夜衣不成寐”,将视角转向了人物活动。捣衣是古代妇女在秋夜为家人准备冬衣的传统习俗,这里通过“捣尽夜衣”这一动作,展现了主人公在秋夜中劳作的情景。然而,尽管忙碌于衣物的准备,却难以入眠,这既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也反映了秋夜特有的宁静与深邃。
最后一句“半钩新月一帘风”,以简洁的语言收束全诗。半钩新月,形象地描绘了月牙状的月亮挂在夜空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而“一帘风”则轻描淡写地勾勒出了微风吹过帘子的场景,既呼应了首句的“秋声”,又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全诗至此,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秋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夜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化,也寄托了诗人对季节更替、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