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馆后请假南归,途中述怀四首(其三)

一第何曾易重轻,独惭无以答升平。

仰高才觉当头近,得路犹防信足行。

只恐京尘衣化素,不嫌官况水同清。

此身忧乐诚何事,世俗徒夸衣锦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在南归途中所作,题为《散馆后请假南归,途中述怀四首(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俗虚荣的反思。

首句“一第何曾易重轻”,开篇即点明功名不易,无论是得还是失,都应保持淡然之心。接着,“独惭无以答升平”一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难以用实际行动回应国家的繁荣和平定,流露出一种对自身能力的自我审视与谦逊态度。

“仰高才觉当头近,得路犹防信足行”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表达了对高位的向往,另一方面又提醒自己要谨慎前行,防止得意忘形。这种既追求又警惕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清醒认识。

“只恐京尘衣化素,不嫌官况水同清”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看法。他担心京城的污浊环境会侵蚀自己的心灵,但同时也认为官场的清廉之风同样值得尊重。这反映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坚守与对社会风气的忧虑。

最后,“此身忧乐诚何事,世俗徒夸衣锦荣”两句,诗人提出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层次思考。他认为,个人的忧乐不应仅仅局限于物质的享受或外在的荣耀,而应该追求内心的真正满足与精神的富足。对世俗追求衣锦荣华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浮华虚伪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功名、道德、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散馆后请假南归,途中述怀四首(其四)

早慰门闾望眼悠,好风天上送归舟。

彩衣新着花争艳,绫饼重圆月正秋。

长愿寿筵增鹤算,更从恩宴说鳌头。

毛生自有私心喜,为报君亲志待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画(其一)

云松为伴竹为邻,着个林泉自在身。

此境世间曾不少,未知谁是买山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画(其二)

胸中丘壑未能删,梦里烟霞尚往还。

我是出山初展步,回头敢到白云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题丁仙坡先生《重泛星源图》,为文孙薇生农部作(其一)

闻说江南谱吏才,一时嘉话见图开。

只今共饮星源水,曾记仙舟两度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