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宫词(其四)》由明代诗人沈琼莲所作,描绘了宫廷中的一幕,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沉的寓意。
首句“倦把青绒绣紫纱”,以“倦”字开篇,透露出主人公在绣制紫色丝绸时的疲惫感,同时也暗示了她可能对这份劳作的厌倦或无奈。这里的“青绒”与“紫纱”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展现了色彩的丰富性,也隐喻着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以及主人公身份的特殊性。
次句“阁针时复卜灯花”,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在昏暗的灯光下穿针引线的情景。这里的“阁针”即搁置针线,意味着她在忙碌之余,偶尔会停下来,或许是为了调整情绪,或是为了观察灯花的燃烧情况。灯花的出现,既是一种自然现象,也象征着希望与变化的可能,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温暖与期待的色彩。
后两句“明朝太后长生诞,可有恩波遍及么”,将话题转向了更为宏大的背景——明朝皇室的庆典。这里提到的“太后长生诞”指的是皇后的生日,而“恩波”则指帝王的恩泽。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疑问:在这样的庆祝活动中,是否能惠及所有的人,还是仅仅局限于权贵阶层?这一问,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敏感洞察,也体现了她对民众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不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细节,更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