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恢复初题画

山上青松山下泉,别来清梦隔烽烟。

霜红柿叶秋千树,波冷芙蓉月一川。

土室静烧苍术火,茅斋閒赋白云篇。

披图总是思归客,肠断匡庐落照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首句“山上青松山下泉”,以青松与泉水开篇,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青松象征着坚韧不拔,泉水则代表了生命的源头,两者相映成趣,寓意深远。

“别来清梦隔烽烟”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暗示了诗人曾经历过的战乱岁月,如今在宁静的梦境中得以暂时逃离,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霜红柿叶秋千树,波冷芙蓉月一川。”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景色,红柿叶与霜白相映,秋千树在月光下摇曳,波冷的水面倒映着冷艳的芙蓉,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独特审美。

“土室静烧苍术火,茅斋閒赋白云篇。”这里通过描写简朴的生活场景,如在土室中静静燃烧着苍术的火焰,以及在茅斋里悠闲地撰写关于白云的篇章,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披图总是思归客,肠断匡庐落照边。”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他乡,但心中始终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尤其是当夕阳西下,映照在庐山之巅时,那份思乡之情更是难以言表,达到了情感的高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位文人墨客在动荡时代中的心灵世界,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1)

克新(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明间僧。俗姓余。初业儒,后为佛学。洪武初,奉诏招谕吐蕃。为文自称“江左外史”。有《南询稿》、《雪庐稿》

  • 字:仲铭
  • 号:雪庐
  • 籍贯:江西鄱阳

相关古诗词

荅苏昌龄学士见寄

端居久佩息心铭,坐对中庭春草青。

身后文章归哲匠,世间功业付英灵。

饭馀倚竹云千亩,定起焚香月一亭。

珍重玉堂苏太史,耽书如醉几时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初至槜李遇蒋渔石大使

通越门中逢故人,爽溪桥上送馀春。

燕飞官巷桃花老,莺啭江亭杨柳新。

行李风尘千里道,缊袍天地百年身。

未闻淮海休兵甲,回首关山一损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顾仲瑛移家槜李作

画舸载书随蚤春,平湖雪消杨柳新。

黄鹄九霄不可致,白鸥万里谁能驯。

谢安自是庙堂器,元亮本非丘壑人。

圣主徵贤图治亟,未容便作耕桑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陈敬初员外留题三塔寺二首(其一)

南省郎官金马客,使车遥驻郭西林。

龙宫乞水波涛险,雁塔题诗薜荔深。

世外烟花春烂熳,云中幢戟夜萧森。

十年海国论文旧,风雨沧江辱屡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