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挺所作的《送刘羲仲检讨归南康》。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刘羲仲的形象和归乡的场景,展现了其高洁的品质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先生来东都,貌如林间鹤”,以“鹤”比喻刘羲仲的高雅气质,形象地描绘了他的外在形象。接着,“闻名今见之,信难尘中著”,表达了诗人对刘羲仲的仰慕之情,认为他的存在难以在世俗中找到同类。
“诸儒纷藏宝,人进已反却”,通过对比其他学者的追求与刘羲仲的淡泊,突出了他的独特之处。接下来,“眇然千载事,独与复商略”,进一步强调了刘羲仲的超脱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斯人昔俊豪,世故熟斟酌”,赞美刘羲仲过去的辉煌成就和对世事的深刻理解。接着,“冥栖二十年,不为幽禅著”,描述了他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超然。
“秋风有所思,木落庐山脚”,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刘羲仲内心的思绪和对故乡的思念。紧接着,“岂为菰莼念,亦负溪友约”,表明他虽有对家乡的眷恋,但并未因此而违背与朋友的约定。
“清霜动车轮,不复生四角”,以清霜象征离别时的凄凉,暗示旅程的艰难。最后,“想见胸府间,天地泻寥廓”,表达了诗人对刘羲仲内心世界的想象,以及对其胸怀的敬佩。
“平生杜陵老,妙处倚山阁”,引用杜甫的诗句,赞美刘羲仲如同杜甫一般,拥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尚的人格。最后,“岁晚或相从,应分半岩壑”,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能与刘羲仲再次相聚,共享山林之乐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刘羲仲形象的描绘和归乡情景的叙述,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