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田园杂兴十首(其十)

春来非是爱吟诗,诗是田园感兴时。

草地耕牛方有犊,花村吠犬那生氂。

麦青未必三时粥,桑绿其如二月丝。

触物兴怀言不尽,春来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春天的到来并非只为了吟诗作赋,诗源于对田园生活的感触和兴致。
在草地上,新生的小牛跟随母牛,村庄里的狗儿不因生氂(牦牛尾毛,此处比喻狗毛)而吠叫。
麦田虽青,但不一定每餐都能吃到粥,桑叶虽绿,却不能像二月那样繁茂地提供丝线。
看到万物引发的情感难以言表,春天的到来并非仅仅因为热爱吟诗。

注释

春来:春天的到来。
爱吟诗:热爱写诗。
田园:乡村、农田。
耕牛:正在耕作的牛。
生氂:形容狗毛稀疏。
麦青:麦子青翠。
三时粥:指一日三餐的粥。
桑绿:桑叶碧绿。
二月丝:比喻春季桑叶生长旺盛,可缫丝。
触物兴怀:看到事物引发的情感。

鉴赏

这首宋诗《春日田园杂兴十首(其十)》是陈舜道所作,描绘了春天田园生活的场景和诗人的情感。首句“春来非是爱吟诗”,诗人强调并非因为春天的到来才喜欢写诗,而是春天激发了他的诗兴。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具体画面展现了农村的生动景象:耕牛带着新生的小牛在草地上劳作,花村里狗儿的吠声增添了宁静的生活气息。诗人指出,麦子虽未到丰收时节,但青青的麦苗预示着未来的希望;桑叶翠绿,暗示着蚕丝生产的繁忙。

诗中“麦青未必三时粥,桑绿其如二月丝”这两句,既有对农事的细致观察,也寓含了诗人对农人辛勤劳动的感慨。最后,诗人以“触物兴怀言不尽,春来非是爱吟诗”收尾,表达了他由自然景物引发的丰富情感,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吟诗行为。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宋诗注重写实与情感表达的特点。

收录诗词(10)

陈舜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田园杂兴十首(其九)

春来非是爱吟诗,诗是田园尽兴时。

蓐食出门天欲曙,荷锄归路月相随。

踏青漫有心情在,耕绿宁甘体力疲。

个段工夫偿不足,春来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梧桐

梦回历历雨声中,窗影分明晓色红。

出户方知是黄叶,更无一片在梧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曲台

宗伯旧为丞,曲台今作长。

钦闻孔圣言,德理政刑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漾]韵

华盖山

廛隐筑东山,林高撼翠寒。

云藏安石馆,竹扫葛仙坛。

径绕泉鸣壑,天低月近栏。

秋风扶杖屦,漉酒助君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