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徵道中联句(其四)

父老犹闻说沈公,桑麻遗爱满吴中。

桐乡有庙酬朱邑,鲁国何人荐孔融。

白日神鲸窥骇浪,青天大鸟咽悲风。

东南民力凋残甚,继政因循望小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仪徵道中联句(其四)》由清代诗人范当世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现实社会的感慨交织,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联“父老犹闻说沈公,桑麻遗爱满吴中。”以沈公为引,通过父老的口述,展现沈公在吴中地区留下的农耕与教化的恩泽,寓意深远,体现了古代贤者的治国理念与对后世的影响。

颔联“桐乡有庙酬朱邑,鲁国何人荐孔融。”将目光转向历史,分别提及桐乡对朱邑的纪念与鲁国对孔融的推崇,朱邑与孔融皆为历史上著名的官员或学者,他们的事迹与品德被后人传颂,此处借以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与怀念。

颈联“白日神鲸窥骇浪,青天大鸟咽悲风。”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以“神鲸”与“大鸟”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力量与生命,同时通过“窥骇浪”与“咽悲风”的动态描写,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又悲凉的氛围,暗含对当时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尾联“东南民力凋残甚,继政因循望小冯。”直面现实,指出东南地区的民生凋敝,表达了对治理者继任者的期待与呼吁,希望他们能关注民生,改善现状,体现出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更深刻地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对改善民生的渴望,是清代文人关注社会、心系苍生的典型体现。

收录诗词(188)

范当世(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仪徵道中联句(其五)

身世苍茫泣五噫,同舟尔我况将离。

大河落日重沽酒,席帽谈兵更赌诗。

墓访屯田春寂莫,烟开棠邑树参差。

往来岁岁江干路,愁绝风云黑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峄山夜吟

凌晨发铜山,偃蹇四体轻。

升车抱头卧,轧轧摧轮惊。

微吟遣白日,倦眼无由醒。

昏昏涉百里,日夕骖騑停。

僻路稀人烟,店小无檐楹。

土房二三尺,河水杯中盈。

倚墙发半被,但睡无所营。

忽闻呢喃语,在我头上鸣。

举头见双燕,急泪当时倾。

忽忽三年间,未尝闻此声。

何因却遘此,待我哀平生。

金窗绣户不足择,耦寄蒿下如蓬瀛。

人生结发有真意,栖茅饮水何其荣。

不然远道阻征役,相思万苦皆餍情。

而我作客客何梦,梦见故山枫树茔。

雨淋雪压茔不扫,风欺露侵客不宁。

积此两途恨,欲诉俱无灵。

万一犹能化精魄,翻翻羽翼翱沧溟。

而我未曾告所适,奋飞安得魂来并。

南方有寡妇,白燕巢其楹。

孀雌号故雄,哀哀不忍听。

山鸡翟雉不敢劝,青灯白发来相萦。

北方有老鳏,雉飞当前横。

相看勇气满,太息摇其精。

少年自谓国风好,恶闻此操心弥贞。

君不见北川之水天上月,处处流光相对明。

黄河一沉沙,万古长冥冥。

形式: 古风

阶下草

宁为阶下草,莫作树头花。

腐草不飘零,花飞离故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河问小妓雅喜谈论闻其状甚悲感于太白糟糠养贤才珠玉买歌笑二语恻然反之书扇以赠

已矣弗复问,昔人无此哀。

糟糠养歌笑,珠玉买贤才。

鸦凤各饥瘦,马牛呼可来。

滕公井田处,回首重悠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