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雉朝雊雊且飞,谁家女儿采桑归。
欲折花枝插丫髻,还愁草露湿裳衣。
这首《采桑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中通过“野雉朝雊雊且飞”这一句,巧妙地营造出清晨田野的宁静与生机,雉鸡的鸣叫与飞翔,为整个画面增添了自然的生命力。接着,“谁家女儿采桑归”,一句将视线转向了劳作中的少女,她正从田间归来,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欲折花枝插丫髻,还愁草露湿裳衣。”这两句更是将少女的天真烂漫与生活的实际需求交织在一起。她想要折取花枝来装饰自己的发髻,但又担心草间的露水会打湿她的衣裳,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少女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她对日常生活的细心和谨慎。整首诗通过这些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元代社会中普通农家生活的温馨与质朴,以及人物性格的鲜明特点。
不详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女桑新绿映宫槐,三月春风戴胜来。
织就鸳鸯锦千匹,金刀先取合欢裁。
短岸复长堤,黄轻绿未齐。
晓风吹不定,春雪压常低。
草细偏相妒,莺娇未敢啼。
年芳君莫问,日落灞陵西。
孤柳在江津,年年占早春。
上林何限树,此树独无邻。
蘸水烟条短,啼春露叶新。
不知缘甚事,只赠远行人。
昔去临岐路,柔黄缀树生。
今来归故里,暗绿与楼平。
花起轻飘絮,条声巧啭莺。
因看攀折处,记取别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