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杂诗十一首(其八)》由明代诗人释宗泐创作,通过探讨福祸无常、世事难料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福祸无定在,倚伏谁先知”点出人生的不确定性,福与祸难以预知,暗示了命运的不可控性。接着,“于事既难料,在理亦罔推”进一步强调了世事的复杂和难以预测,即便是遵循道理也无法完全把握结果。
“西伯称大圣,羑里却见縻”这一句以周文王(西伯)为例,他在羑里被囚禁,看似遭遇不幸,但最终成为圣人,说明了逆境中可能孕育着转机和成长。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肯定,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面对困难,不应轻易放弃,因为转机可能就在不远处。
最后,“况居千载下,风教日已衰。愿君略形累,所存心不欺”表达了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担忧,认为道德教化日渐式微。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超越外在的束缚(形累),保持内心的真诚(所存心不欺),即在纷扰的世界中坚守本心,追求真善美。
整首诗通过对比、引例和直接抒情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道德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体在复杂世界中如何保持自我、追求真理的哲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