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

三五月华流炯光,可怜怀归郢路长。

逾江越汉津无梁,遥遥永夜思茫茫。

昭君失宠辞上宫,蛾眉婵娟卧毡穹。

胡人琵琶弹北风,汉家音信绝南鸿。

昭君此时怨画工,可怜明月光朣胧。

节既秋兮天向寒,沅有漪兮湘有澜。

沅湘糺合淼漫漫,洛阳才子忆长安。

可怜明月复团团,逐臣恋主心愈恪。

弃妻思君情不薄,已悲芳岁徒沦落。

复恐红颜坐销铄,可怜明月方照灼,向影倾身比葵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如璧的《明月》,是一篇表达对故土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昭君的形象,借古代四川地区女子王昭君被迫远嫁胡地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伤。

“三五月华流炯光,可怜怀归郢路长。”开篇即描绘出一个明亮而又有些许凄凉的季节背景,五个月过去了,夏日的繁华已渐渐消退,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却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更加强烈和漫长。

“逾江越汉津无梁,遥遥永夜思茫茫。”这里通过昭君过江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茫茫。在没有桥梁的河流面前,昭君(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夜晚是漫长而又充满思念的。

“昭君失宠辞上宫,蛾眉婵娇卧毡穹。”昭君因失去了皇帝的宠爱,被迫离开了宫廷,这里通过她的美丽容颜和孤独的情境,再次强调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伤。

“胡人琵琶弹北风,汉家音信绝南鸿。”胡人的琵琶声中带着北方的风格,而汉族的声音与消息却在远离的南方断绝了。这一句突出了昭君(诗人)的孤立无援,以及对故土声音的渴望。

“昭君此时怨画工,可怜明月光朣胧。”昭君在这个时候怨恨那些画工,因为他们没有能够完全捕捉到她内心的哀愁。这里的“可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而易逝事物的同情,而“明月光朣胧”则是昭君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月亮在她的眼中显得有些许模糊,这可能象征着她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感慨。

以下几句:“节既秋兮天向寒,沅有漪兮湘有澜。沅湘糺合淼漫漫,洛阳才子忆长安。”诗人通过季节的变换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冷淡。

“可怜明月复团团,逐臣恋主心愈恪。”这里的“明月”与前文呼应,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留恋。

“弃妻思君情不薄,已悲芳岁徒沦落。”诗中通过昭君被迫远嫁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与友情的珍贵,以及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美好时光的哀愁。

最后两句:“复恐红颜坐销铄,可怜明月方照灼,向影倾身比葵藿。”昭君(诗人)害怕自己的容颜随时间而消逝,而那明亮的月光却依旧照耀着,这种对比更增添了诗中的哀愁情绪。最后一句中,“向影倾身比葵藿”则是昭君(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无力和悲哀,她只能向着月光投去自己的影子,像是在与那些逝去的事物告别。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昭君故事的借鉴,以及对自然景象和季节变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怀旧之情和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哀伤。在这里,月亮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现实与理想的一种媒介,其光芒下的昭君(诗人)形象,则是对逝去美好的永恒追忆。

收录诗词(1)

李如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向外疑无地,其中别有天。

方外共推为道友,关中独自占诗家。

炎暑郁蒸无处避,凉风消息几时来。

形式:

过洞庭

浩渺注横流,千潭合万湫。

半洪侵楚翼,一汊属吴头。

动轴当新霁,漫空正仲秋。

势翻荆口迮,声拥岳阳浮。

远脉滋衡岳,微凉散橘州。

星辰连影动,风翠逐隅收。

渐落分行雁,旋添趁伴舟。

升腾人莫测,安稳路何忧。

气与尘中别,言堪象外搜。

此身如粗了,来把一竿休。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

石林媚烟景,句曲盘江甸。

南向佳气浓,峰峰遥隐见。

渐临华阳口,微路入葱茜。

七曜悬洞宫,五云抱山殿。

银函意谁发,金液徒堪荐。

千载桃花春,秦人深不见。

东溪喜相遇,贞白如会面。

青鸟来去闲,红霞朝夕变。

一从化真骨,万里乘飞电。

萝月延步虚,松花醉闲宴。

幽人即长往,茂宰应交战。

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愁诗

到来难遣去难留,著骨黏心万事休。

潘岳愁丝生鬓里,婕妤悲色上眉头。

长途诗尽空骑马,远雁声初独倚楼。

更有相思不相见,酒醒灯背月如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