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石诗七章

卓此钟石,砥此中流。伊古鸿濛,伊几春秋。

江水流悠,物共沉浮。惟尔孤峙,蟠龙蹲虬。

钟石之蟠,障彼倾澜。云涛之奔,滔天怀山。

川谷为陵,丘埠为坑。

惟尔孤峙,亦静且闲,亦以无患。

钟石之立,有实无声。趾固地维,亦静以宁。

汨彼流泉,亦激以鸣。虽则激鸣,亦犹无情。

钟石之固,玄化为骨。峙之兀兀,仰之崛崛。

水流汨汨,舂冲拂拂。

日灼火烁,藓缠蜗蚀,迄以无齧。

钟石之高,高不撑天。有桧石之巅,亦染紫烟。

有梧石之巅,亦染紫烟。凤来梧栖,亦舞翩跹。

鹤来桧栖,亦盟永年。钟石之友,亦矢靡他。

龙虎则迩,道匪我家。象山则迩,迹亦我遐。

引望芙蓉,亦映秋霞。青莲云外,江皋蒹葭。

钟石之侧,谁构此室。踞江之皋,宅蟾之窟。

饮江潺湲,食松桧之实。爰有朋友,及此凉月。

爰奏琴瑟,共听琴瑟,和音无斁。

惟山之灵,于予无斁。予于山灵,盟共黄发。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山灵予遗,有如皦日。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钟石诗七章》由明代诗人霍韬所作,通过描绘钟石的形象与周围环境,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独立自守的品格,同时也融入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命的循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诗中以“卓此钟石,砥此中流”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钟石屹立于江流之中,如同砥柱一般,象征着坚韧与稳定。接着,“伊古鸿濛,伊几春秋”则将时间的长河与历史的深远融入其中,强调了钟石作为自然与时间见证者的角色。

“江水流悠,物共沉浮”描绘了江水的悠长与万物的流转,而“惟尔孤峙,蟠龙蹲虬”则突出钟石的独立与坚强。接下来的“钟石之蟠,障彼倾澜”、“云涛之奔,滔天怀山”等句,进一步展示了钟石在自然力量面前的坚守与保护作用。

“川谷为陵,丘埠为坑”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迁,而“惟尔孤峙,亦静且闲,亦以无患”则表达了钟石在变化中的宁静与从容。接着,“钟石之立,有实无声”、“趾固地维,亦静以宁”等句,赞美了钟石的稳固与内在的平静。

“汨彼流泉,亦激以鸣”描绘了流水的激荡与声音,而“虽则激鸣,亦犹无情”则暗示了自然现象的客观性。随后,“钟石之固,玄化为骨”、“峙之兀兀,仰之崛崛”等句,进一步赞美了钟石的坚固与独特形态。

“水流汨汨,舂冲拂拂”描绘了水流的流动与轻拂,而“日灼火烁,藓缠蜗蚀,迄以无齧”则展示了时间对自然的侵蚀,但钟石依然屹立不倒。接着,“钟石之高,高不撑天”、“有桧石之巅,亦染紫烟”等句,描绘了钟石的高度与周围的自然景观,以及与之相伴的动植物。

“凤来梧栖,亦舞翩跹。鹤来桧栖,亦盟永年”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而“钟石之友,亦矢靡他”则表达了钟石与自然界的深厚友谊。最后,“龙虎则迩,道匪我家。象山则迩,迹亦我遐”、“引望芙蓉,亦映秋霞。青莲云外,江皋蒹葭”等句,进一步扩展了自然与人文的联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钟石作为自然界中坚不可摧的存在,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命、和谐与永恒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84)

霍韬(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到浮山和家兄

森森昆季和山阿,今日相逢意若何。

歌罢又生离别思,不妨沉醉舞婆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春日江中

尘思离城便豁然,漫随花柳过前川。

小舟荡入千峰影,别是人间一洞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王传阳归金陵

雨霁江天数峰碧,金陵嘉客东归日。

锦帆摇摇不可羁,玉树耿耿空留迹。

无计赠与凌风柯,有怀颙望冲霄翼。

百年会晤岂无期,千里樽前幸相忆。

形式: 古风

春怀

霏霏细雨入窗斜,孤客凭栏叹落花。

清隐市朝留老眼,胜游风景认仙槎。

吟看极浦千条柳,坐对残阳几树鸦。

感慨年来芳草绿,梦魂曾学邵平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