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秋词五首(其二)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在高大宫殿中,秋夜的捣衣声回响至深夜,深秋的寒霜让人想起皇上御衣的单薄。
银色的灯光下,青琐门内的裁缝工作已停歇,一切又回归宁静,只望向那金碧辉煌的皇城,心系圣上。

注释

高殿:高大的宫殿。
秋砧:秋天捣衣的声音,砧为捣衣石。
夜阑:深夜。
霜深:深秋,寒霜浓重。
御衣:皇帝的衣服。
银灯:银色的灯,指宫中的华丽灯具。
青琐:宫门上雕有青色花纹的琐窗,代指皇宫内院。
裁缝:此处指为皇帝制作或修补衣物的工匠。
歇:停止,休息。
金城:指坚固壮丽的城池,这里比喻皇宫。
明主:贤明的君主。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对皇帝思念之情的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首句“高殿秋砧响夜阑”描绘了夜深人静时宫殿里的秋千敲击声,营造了一种空旷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氛围。紧接着,“霜深犹忆御衣寒”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思念之情,即便是在严冬腊月,也无法忘怀那曾为皇帝缝制过御衣的经历,彰显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忠诚和牵挂。

第三句“银灯青琐裁缝歇”则是对那夜晚里细心裁剪与缝补的场景进行描写,通过“银灯”的温润光线与“青琐”的针尖细致刻画出诗人在寒冷中仍旧坚守岗位的情形。最后一句“还向金城明主看”,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再次见到皇帝的愿望,通过“金城”这一意象强化了对权力与荣耀的渴求,也暗示着诗人的忠诚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昌龄精湛的笔法,更是对皇帝深情的展现,透露出作者在严寒秋夜中的孤独与思念。

收录诗词(198)

王昌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字:少伯
  •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 生卒年:698— 756

相关古诗词

长信秋词五首(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长信秋词五首(其五)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击磬老人

双峰褐衣久,一磬白眉长。

谁识野人意,徒看春草芳。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