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来宿痼起心脾,辗转无眠不自支。
水鸟信天那得饱,河鱼作祟却乘饥。
苦无药力课神效,烂煮菜根为善医。
造物怕生安乐病,时将疼痛玉吾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脾疼大作》,通过对夜晚难以入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身体不适的痛苦和对疾病的无奈。首句“夜来宿痼起心脾”直接点出主题,"宿痼"暗示长期疾病,“心脾”可能指脾胃不适。接下来的“辗转无眠不自支”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因疼痛无法安睡的情景。
诗人以水鸟和河鱼为喻,表达自己的困顿:“水鸟信天那得饱,河鱼作祟却乘饥”,暗示自己如同水鸟依赖天空却难以填饱,又如河鱼在饥饿时遭受疾病的侵扰。他感叹道:“苦无药力课神效”,表达了对良药的渴望和对疾病的无力感。
在寻求治疗方面,诗人选择最朴素的方法:“烂煮菜根为善医”,表明他对自然疗法的信任,也流露出生活的简朴。最后两句“造物怕生安乐病,时将疼痛玉吾衰”,诗人认为造物主似乎故意让他经受疼痛,以此警醒他生命的衰老与脆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疾病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不详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头童面菜色,七十八年閒。
聊把吟移病,何曾笑答閒。
老妻愁日计,弱子怯时艰。
此意有谁会,门前溪与山。
三井西边十亩坡,与云盘礴傲羲娥。
危时自说升平话,险地今为安乐窝。
鱼鳖收溪供草酌,竹松临户当花窠。
故园台榭姑苏问,万事从来蚁一柯。
分明眉目绿双丫,意气融融十岁华。
若要终身行路正,须防小学入门差。
人心不古皆流俗,师范如今独当家。
八十老翁无长语,九经中有好生涯。
诗卷舞西风,翩然入眼中。
健回追电马,清落唳霜鸿。
遗我宝吴缟,逢人称相红。
但存山上果,谁道剥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