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戒寒

萧飒清风至,悠然发思端。

入林翻别叶,绕树败红兰。

晓拂轻霜度,宵分远籁攒。

稍依帘隙静,遍觉坐隅寒。

乍逐惊蓬振,偏催急漏残。

遥知洞庭水,此夕起波澜。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清凉的风悄然而至,引发我深远的思绪。
风穿过树林翻动着不同的叶子,环绕树木使红兰凋零。
清晨轻拂去树梢的白霜,夜晚汇集远处细微的声音。
渐渐依靠在帘幕的缝隙中寻得宁静,察觉到四周角落的寒冷。
突然如随风飘荡的蓬草震动,又似急促的漏声将尽。
遥想那洞庭湖的水面,在这夜晚泛起了波澜。

注释

萧飒:形容风声凄清。
清风:清爽的风。
悠然:悠闲的样子。
思端:思考的开端。
入林:进入树林。
翻别叶:翻动不同的叶子。
绕树:围绕着树。
败红兰:使红色的兰花凋谢。
晓拂:拂晓时分。
轻霜:薄薄的霜。
度:度过,消散。
宵分:夜半时分。
远籁:远处传来的声音。
攒:聚集。
稍依:逐渐依靠。
帘隙:帘子的缝隙。
静:宁静。
遍觉:到处感觉到。
坐隅:坐处的角落。
寒:寒冷。
乍逐:猛然随着。
惊蓬:被风吹散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振:震动,摇动。
偏催:特别促使。
急漏:指滴漏声急促,比喻时间紧迫。
残:将尽。
遥知:远距离地知道,想象中知道。
洞庭水:指洞庭湖。
此夕:这个晚上。
起波澜:兴起波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时节的意境,诗人在清风中感受到了凉爽和思念。"悠然发思端"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从容不迫又带着一定的忧愁。"入林翻别叶"和"绕树败红兰"则是对景物变化的细腻描写,表现出秋天的色彩和氛围。

"晓拂轻霜度"和"宵分远籁攒"进一步渲染了清晨和夜晚的寒意,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静谧感。诗人似乎在寻找一处安静之地,通过"稍依帘隙静"来表达这种愿望。

然而,即便是在安静中,也难以避免"遍觉坐隅寒"的感觉,这反映出外界环境的影响力。随后"乍逐惊蓬振"和"偏催急漏残"则描绘了时间紧迫,可能是对生命流逝速度的一种感慨。

最后两句"遥知洞庭水,此夕起波澜"则将个人情感与更广阔的自然景观相连,通过远方洞庭湖的波澜来象征内心的动荡。这也许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或者对世界变化的一种预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清风为契机,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流转和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思和对自然万象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笙磬同音

笙磬闻何处,凄锵宛在东。

激扬音自彻,高下曲宜同。

历历俱盈耳,泠泠递散空。

兽因繁奏舞,人感至和通。

讵间洪纤韵,能齐搏拊功。

四悬今尽美,一听辨移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谒见日将至双阙

晓色临双阙,微臣礼位陪。

远惊龙凤睹,谁识冕旒开。

蔼蔼千年盛,颙颙万国来。

天文标日月,时令布云雷。

迥出黄金殿,全分白玉台。

雕虫意何取,瞻恋不知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寒流聚细文

晓野方闲眺,横溪赏乱流。

寒文趋浦急,圆折逐烟浮。

不谓飘疏雨,非关浴远鸥。

观鱼鳞共细,间石影疑稠。

猎猎风泠夕,潺潺濑响秋。

仙槎如共泛,天汉适淹留。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焚裘

今主临前殿,惩奢爇异裘。

忽看阳焰发,如睹吉光流。

丽彩辞宸扆,馀香在御楼。

火随馀烬灭,气逐远烟浮。

素朴回风变,凋华逐志休。

永垂恭俭德,千古揖皇猷。

形式: 排律 押[尤]韵